阿勒泰市旅游资源总量大,品位高,类型齐全,组合良好;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优良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比重约占评价资源的45.2%。阿勒泰市是中国著名的低温城市和天然氧吧,是中国休闲避暑之都,拥有世界唯一的哈萨克医医院、戈宝麻、塘巴湖、盐湖等休闲养生资源,是天然的养生度假宝地。阿勒泰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中国滑雪之都,滑雪文化深远,目前拥有自治区5S 级滑雪场-将军山滑雪场,并在建设世界级滑雪场-阿依海滑雪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滑雪故乡。阿勒泰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并盛产各种宝石,是黄金宝石故乡,已开发黄金宝石系列商品,是购宝者的天堂。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建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 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形成8 个方面1000 分的验收标准,总分750通过验收。对照标准,阿勒泰市距离验收通过标准(750 分)存在一定距离,主要在改革创新力度、旅游综合带动效应、旅游产品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旅游要素配套及新业态五个方面有待提升,在旅游重视程度、旅游安全文明、旅游资源及生态保护三个方面得分较高,阿勒泰市应积极补足短板,优化强项,为阿勒泰市全域旅游示范区顺利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明确游牧文化深度体验地、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阿尔泰山区域(阿勒泰)国际旅游合作实验区、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等分目标基础之上,集中力量把阿勒泰市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1、“点线面”发展路径
按照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时间、全民“五全”要求,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域景区发展型作为阿勒泰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把阿勒泰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把冰雪风情游与城市休闲游作为龙头产品开发,传统业态与创新业态齐头并进,实现“日月同辉,繁星闪耀”的新局面。
“点”的建设包括景区景点、旅游社区、旅游度假区、旅游村落、特色风情小镇、旅游产业园区、自驾营地、集散中心、大数据中心、特色街区、旅游综合体等。
“线”的建设首先要完善“线”本身的通达“连接”功能,扩大覆盖面和提升通达性、舒适性。其次要丰富“线”的旅游功能,做好交通沿线的景观建设,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沿途风景和人文景观都打造成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面”的建设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件境两个方面的内容。硬件建设方面,包括国际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网络、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厕所革命、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软环境建设方面,包括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培训、旅游职业教育、环境治理、旅游市场秩序建设、旅游安全建设、全市公民旅游文明素养的提升等。
2、国际化发展路径
围绕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为总目标,以国际化视野,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打造满足国际旅游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提供国际化、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与体验,开展国际化旅游营销宣传,将阿勒泰市打造成为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
通过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设施,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政府管理的手段,进一步提升阿勒泰市旅游的国际化水平,推进旅游产品的供给侧改革,补齐阿勒泰市旅游国际化的短板。
3、“好玩阿勒泰”品牌引领下的发展路径
相比于阿勒泰其他地区如喀纳斯景区、可可托海景区、乌伦古湖景区,阿勒泰市没有绝对引爆性产品和面对中远距离目标市场的目的地型观光旅游产品。但从千里画廊整体定位来说,阿勒泰市作为千里画廊集散中心,阿勒泰市旅游产业与品牌的突破应从“休闲、娱乐、度假、运动”入手,创新业态,实现多样的“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医疗养老旅游、通用低空飞行旅游、自驾露营旅游、高端定制旅游、休闲城市等旅游产品,着力打造通用低空飞行、阿尔泰山野雪公园(直升机滑雪)、自驾车营地、特色风情小镇、休闲城市等项目,认定目标、全域发展、集中力量塑造“好玩阿勒泰”旅游形象品牌和城市形象品牌。实现阿勒泰市旅游在全地区的突围,实现过路型旅游城市向目的地型旅游城市转变。
空间结构图
“一核二心三区•一带两环”
1、一核:全域旅游发展核
突出休闲城市品牌,以阿勒泰城区魅力风光为基底,以景城一体化建设及阿勒泰风景区近期创4A(中远期创5A)为主要抓手,通过对城市风貌改造、旅游业态升级、服务接设施提升,将阿勒泰市城区及周边主要景点联合打造为阿勒泰市全域旅游核心区,发挥购物、观演、会务会展、休闲度假等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接待水平,强化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城市作用。
2、两心:北屯镇旅游集散副中心、乌希里克旅游集散副中心
北屯镇旅游集散副中心:定位于阿勒泰市全域旅游南大门,发挥商贸新城与铁路公路枢纽优势,打造南部商贸新城与湿地科普区的城市型集散中心。
乌希里克旅游集散副中心:定位于阿勒泰市全域旅游北大门,禾木公路、千里画廊公路、东环线三者交叉口,依托乌希里克国家湿地公园、野雪公园、自驾营地、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打造北部草原文化深度体验区的生态型集散中心。
3、三区:北部草原文化深度体验区、中部城市风光休闲度假区、南部商贸新城与湿地科普区
北部草原文化深度体验区:以阿勒泰大草原文化圈为灵魂,依托草原、峡谷、山地、石林、河流等阿尔泰山洁净的生态资源,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以乌希里克草原、托勒海特草原和乌希里克国家湿地公园资源为开发与保护重点,以草原文化深度体验为导向,规划建设野营型自驾车营地、生态型旅游度假区、野雪公园、生态运动、低空观光飞行、游牧体验、民俗体验性节目等项目。
中部城市风光休闲度假区:由中心城区、红墩镇、阿苇滩镇、喀拉尕什(一牧场)、切木尔切克镇、拉斯特乡等乡镇牧场构成,打造功能互补、产业关联紧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的城镇组群。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在周边乡镇(牧场)培育特色农业种植、休闲旅游、养生度假、特色农产品加工、绿道骑行休闲等城郊旅游功能,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和旅游圈,实现城郊紧密联系和一体化管理。
南部商贸新城与湿地科普区:分为两大部分,北屯商贸新城与科克苏湿地科普区,同时通过紧密的道路串联,实现两个部分一体化发展,整区推进建设。北屯镇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和商贸物流业优势,打造“商贸游、玉石游、额河游”三大旅游名片。重点打造额河生态旅游带、北屯玉石城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强与兵团农十师北屯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促进同城化发展。科克苏湿地科普区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观光摄影、鸟类科普、湿地捕鱼等趣味性、体验性项目,重点吸引青少年游客与环境保护爱好者,同时引导周边社区旅游发展,开发建设科克苏湿地度假区、湿地主题特色风情小镇、湿地主题村落、旅游社区等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
4、一带:克兰河湿地景观带
克兰河是额尔齐斯河一大支流,依托湿地环境,以克兰河湿地景观带开发为基础,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建设沿岸特色风情小镇、农业休闲庄园、旅游乡村、绿道骑行(驿站)、湿地公园等特色项目,开发湿地科普观光、乡村旅游、农业休闲、主题度假等产品。突出节点、重点打造,从功能上解决全域旅游的空间布局,营造整体的旅游规划体系。把克兰河沿岸打造成为“旅游+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北疆城市风情景观体验带和具全疆范围示范作用的滨河景观长廊。
按照分段分主题打造原则,分为三段五区,三段:从北至南,克兰河河谷景区段、克兰河城区休闲段、克兰河湿地景观段;五区:从北至南,哈萨克民俗体验观光区、老城区儿童家庭主题乐园、克兰河城市休闲风情带、都市休闲岛风情区、克兰河田园湿地景观区等。
5、两环:阿尔泰山精品旅游环、额河平原精品旅游环
阿勒泰市地理环境北高南低,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额尔齐斯河冲积平原,阿尔泰山与额尔齐斯河是阿勒泰地区乃至新疆知名的地理标志,对远距离市场游客具有极强的辨识度与认可度。打造好北部阿尔泰山精品旅游环线、南部额河平原精品旅游环线,达到“游阿尔泰山到阿勒泰市,赏额尔齐斯河到阿勒泰市”的旅游效果。充分依托中心城区旅游服务辐射优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开发,连通主要交通线路,串联多样类型的旅游节点,建设由中心城区出发、1 小时可达的城市多彩旅游圈,发展好汗德尕特、红墩、阿苇滩等乡镇旅游服务点的旅游接待职能,打造千里旅游画廊上精品旅游线路产品。
阿尔泰山精品旅游环:由传统的东西环线构成,形成一个阿勒泰市北部大环线,具体线路:阿勒泰市区——切木尔切克陨石群——齐背岭水库——哈熊沟——苏木达依列克河——托勒海特—乌希里克——克兰大峡谷——阿勒泰市区。阿尔泰山精品旅游环依托于阿尔泰山草原、峡谷、山地、陨石墓葬等优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创新开发冰雪旅游、通用低空飞行观光旅游、自驾露营旅游、高端定制旅游、山地度假运动旅游、特种旅游等新业态产品,实现城市与北部山地的有效融入和一体化发展,促进北部草原文化深度体验区的聚合开发,以线串点,点线成面,构成阿尔泰山精品旅游环。
额河平原精品旅游环:通过额河平原精品旅游环打造,要实现阿勒泰市城区、中南部地区、北屯市三者的有效融入和一体化发展,突破阿勒泰市中南部地区旅游散乱、粗放的发展瓶颈,以线串点,联动周边,明确主题,差异化发展。额河平原精品旅游环要体现阿勒泰市额河平原在阿勒泰地区的旅游发展优势与特色,突破传统的大众观光产品,依托于各乡镇农牧业产业优势、水网密集优势、特色种植优势,打造以湿地科普娱乐、农业休闲、特色养生度假等产品,形成具有阿勒泰特色的平原地区旅游产业聚合开发特色,形成赏额尔齐斯河到阿勒泰市”的局面。具体线路:阿勒泰市区——切木尔切克陨石群——戈宝麻景区(盐湖)——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克苏湿地小镇——巴里巴盖乡——北屯镇——二牧场——切尔可齐乡——640 台——克孜加尔水库——塘巴湖景区——红墩镇——阿勒泰市区。
五、项目效果
通过博雅专家组及项目组十余人的共同努力,反复研讨策划方案,阿勒泰最终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一核二心三区•一带两环”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思路得到了得到甲方高度认可,顺利通过全域旅游评审。
(项目资料来源于博雅项目库,由博雅旅游研究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