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游客,因此要想发展景区的经济就一定要找到游客的需要,给游客提供足够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也就成了景区旅游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黏住用户的心,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的粘性度,来景区消费呢?
作为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要重视游客需求。游客的需要从重要性来说,可以归纳为审美、愉悦、健康、文化、求知、精神和道德等七个方面,景区可以着重朝这几个方向努力,开发适当的旅游产品和提供配套的服务,满足游客,使景区成为集看、玩、吃、买、住、行、享、学、念九面于一体的综合体。
观光本来就是传统旅游中游客的首选,观光其实就是审美的置换,是审美疲劳的置换,人们因为厌倦了某地的景色而想要在短期内得以改变,重新获得审美上的宁静,于是选择旅游。据统计观光在旅游总体需求中占到70% -80%,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人们外出旅游就是为了参观美好景色。开发当地的美丽景色自然也就是旅游景区提升客流量的首选。张家界、九寨沟、喀纳斯等就是充分挖掘、发现、营销、售卖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景色而赚的满盆金子,其他景区大可仿效。
游客在景区旅游的时候就是为了换得一种好心情,找到愉悦和快乐的感觉。自然秀美的大自然景色之外,景区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人造的玩乐项目。比如喀纳斯拥有得天独厚的雪景,景区可以开发滑雪场,昌吉州辖区内的将军庙那里有温泉,开发温泉旅游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你哪个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你不可能不赚钱。
景区可以根据各自规模和范围的不同来规划各自在餐饮业上的布局。规模大、范围广的比如迪斯尼,景区门票是随着游客在园区消费的时间增长而下降的,比如你在园区游览一天门票是200,但是你游览两天时候门票自动将为150。游客在园区玩的时间长,必然要在园区内的餐饮业上消费,而且游览的时间越长,消费也就越多,通过置换到方式抵消门票收入,相比起来不但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园区长期游玩,还能让园区的餐饮业蓬勃发展,经济效益自然就提升上去了。
景区可以通过招租的方式出租商品摊位,引进商铺入驻,将产品摊位全部对外出租;或者自己设立摊位销售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衣帽服装、户外用品、地方特产,也可以是景区纪念品,如果可能,适当的深度化这些产品,开发一些地方文化产业的产品,比如字画或者影视之类的,那么就更好了,不但可以为景区进行流动宣传还可以为景区提升软实力以及高大形象。
这个在目前的景区旅游中已经实现,几乎是和吃并行的。景区为发展旅游业为游客提供住宿相应的配套设施,集合了住宿、观光、生态和观赏功能于一体。既有星级饭店、假日公寓、产权酒店、温泉疗养院,也有家庭旅馆、青年旅馆、乡村客栈、民俗客栈等。景区及其周边的住宿设施要有特色,甚至成为旅游吸引物和一种品牌,让住宿也成为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和经历。
一个景区经营得好,便可以带动当地周边景点开发和建设,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游览大的景区,只要交通便捷,路况良好,周边景点出色或者各有特色的时候,游客便不会放弃去身临其地参观,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一条龙发展。
享受可以分为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前者如秀美的自然景色、良好的住宿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设施完善的玩乐器具耗材,后者包括影音娱乐参与、足浴按摩体验等。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做的很久,也做的很好,确实也给景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贡献。
这涉及到景区的地域文化产业开发。游客在景区可以学习到知识、文化,包括当地的人文历史、政治宗教、以及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知识,让游客寓教于景,受教于乐。
让游客对景区的产品和服务在头脑中产生很强烈的印象,时常勾起回忆,促使游客产生再次身临其境,躬身感受体验的念头。如何才能招徕回头客是景区旅游策划要着重看待的一个问题,至于要如何做才能让游客保持对景区的新鲜感,通过口碑相传带来更多的游客。
景区提升策略
新时代的旅游是体验化的旅游,围绕景区发展的九大要素,提升景区体验感,是景区发展的重大方向。文化为魂,体验为上,内容为王!为迎合游客新旅游消费需求,突破单一依赖门票的困局,景区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系统化内容创意,在丰富文化体验、提升景观体验、改善服务体验、完善商业环境体验等方面持续下功夫。
一、丰富和活化文化体验
风景名胜区都有诸多的传说、故事和历史文化遗迹,传说、故事和文化遗迹仅仅靠口头讲述,或图文展示是不够的,这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思维。
体验为上的要求,就是要根据旅游市场和游客体验要求进行提炼和升华。要把传说文化、遗迹文化进行场景化、仪式化、参与化、消费化、系统化的创意表达。创意结合当地特色文化。
文化是可塑造的、物化的。也要为体验服务,为丰富旅游内容服务!只要吸引游客提升景区效益,可以创新、创意和与时俱进的创造。
比如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正在打造的“大琼台”景区里,有一个“黄帝祭台”这个人文景点,完全可以创意一个游客可以参与、表达心愿的仪式活动。既增加了游客的体验内容,又可以愉悦的进行许愿消费等。
IP形象化塑造工作,也要引起重视。可以考虑从吉祥物的提炼和设计开始,利用旅游产品、文化影视图文等手段,构建IP文化生态链,创造衍生价值。迪斯尼、日本“熊本熊”是值得借鉴的案例。
二、深化景观体验
优化景观体验,包括优化廊道、游步道、交通游览设施、观景瞭望等设施;游线的设计要趣味化、人性化、个性化。强化景观体验,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增加一些刺激的设施和活动。如深谷上的玻璃天桥,强化独特自然景观的体验;山顶上的气球观光,满足游客的“嗨”、“爽”心里需求等。自然景观与动物的有机融合,满足青少年游客的“萌”爱需求等。
深度开发景观体验,在保护景观生态的前提下,有机把在地文化与自然景观进行创意融合,给游客意外的惊喜和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游客的自然与自愿传播。
三、改善服务体验
吃厕住行游购娱是旅游要素,也是游客体验感的主要来源。在整个游线上要按照旅游规律设置相应的服务业态。同时,要重视服务人员、服务场景的主题化、古装化、表演化。
在自驾游、自由行占七成以上的大众旅游市场背景下,吃是最基本的需求,是游客二次消费的重点业态。在旅行过程中,在吃的问题上得到满足会极大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满意度。
在住的方面,要塑造游客选择住在你这里的理由。住宿环境的营造除了舒适,更要自身的独特之处。要结合风景名胜区或当地特色打造独特的住宿体验,让游客喜欢并愿意住下来。
另外,也要注重O2O智慧服务系统建设,做到游前、游中、游后的全程个性化服务,这也是提升游客体验感,增强粘性的重要手段。
四、完善商业环境体验
要清楚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时尚消费群体旅游需求的变化,光看景点还不够,还需要对当地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和体验。
引得来,留下来,是提升景区收益的关键。除了要配套便利、舒适、特色的住宿环境之外,还必须为游客着想,满足其晚上娱乐休闲的需求,比如以文旅演艺为代表的“夜间经济”、风情商业街区,文艺或民俗演出,全息影视表演,灯光节,景区周边或内部自带的温泉、养生、夜市等休闲娱乐场所,让留下来的游客,有丰富的夜生活,而流连忘返。
另外家庭游、亲子游是游客主体,要专门针对亲子规划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产品,留住了孩子,就留住了家长,也就留住了“二次乃至多次消费”的可能。
当下,游客对旅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休闲度假游市场越来越热,只有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才能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那么景区就必须想办法让游客喜欢留下来、还想来,并把好体验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