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小镇是指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环境较好的小镇。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为康养小镇建设提供了市场需求。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大力推出各项“康养”政策,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把健康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新时期、新形势下,康养小镇建设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1.基于消费群体
从消费群体来看,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消费群体的年龄构成来看,人的一生一般要经历不同的阶段,依据年龄构成进行划分,不同年龄群体有不同的产业分类。
妇孕婴幼康养:妇孕婴幼康养是康养产业中新的分支,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妇孕婴幼群体重视度的不断提升以及该群体消费转向多元化,妇孕婴幼的健康需求不再局限于医疗保健,更多母婴健康产品服务持续涌现,如产前检测、产后恢复、胎儿早教、小儿推拿、妇幼膳食、益智玩具等其他围绕妇孕婴幼群体的康养产品。
青少年康养:是指为满足青少年群体康养需要的产业集合。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康养供给更多是围绕教育、体育、旅游、美容、养生以及心理咨询等方面展开,如健身赛事、康复医疗、中医药疗养、亚健康防治、美体美容、心理诊疗等相关产品与服务。
中老年康养:由于业界始终将健康和养老视为康养产业的主要组成,且现阶段中国社会加速步入老龄化,因此中老年康养长久以来都集中或等同于养老产业。就现阶段该群体实际需求来看,中老年康养不仅包含养老产业,还包含医疗旅游、慢病管理、健康检测、营养膳食、老年文化等相关及周边产业。
2.基于市场需求
康养的基本目的实现从物质、心灵到精神等各个层面的健康养护,实现生命丰富度的内向扩展。
基于养身的康养:养身即是对身体的养护,保证身体机能不断趋于最佳状态或保持在最佳状态,是目前康养最基本的养护内容和目标。如保健、养生、运动、休闲、旅游等产品或服务,旨在对康养消费者的身体进行养护或锻炼,满足康养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需要。
基于养心的康养:养心即是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养护,使康养消费者获得心情放松、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因此,养心康养所涉及的产品或产业主要有心理咨询、文化影视、休闲度假等对人心理层面产生影响的产品或服务。
基于养神的康养:养神即是对人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的养护,旨在保证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和安逸。基于养神的康养业具体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安神养神产品、宗教旅游、艺术鉴赏与收藏服务以及禅修服务等。
3.基于关联产业
根据康养产品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将康养产业分为康养农业、康养制造业和康养服务业三大类。
康养农业:康养农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以健康农产品、农业风光为基础和元素,或者是具有康养属性、为康养产业提供生产原材料的林、牧、渔业等融合业态。如:果蔬种植、农业观光、乡村休闲等。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满足消费者有关生态康养产品和体验的需要。
康养制造业:康养制造业泛指为康养产品和服务提供生产加工服务的产业。根据加工制造产品属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康养药业与食品,如各类药物、保健品等;康养装备制造业,如医疗器械、辅助设备、养老设备等;康养智能制造业,如可穿戴医疗设备、移动检测设备等。
康养服务业:康养服务业主要由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和养生服务组成。健康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康复理疗、护理服务等;养老服务包括:看护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养老金融服务等;养生服务包括:美体美容、养生旅游、健康咨询等。
1、天然资源引领——健康养生小镇
其特点是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如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和文化等,打造以优势资源为主题引领特色的健康养生小镇。
此类小镇的建设发展对业态的区别化定位、特色元素打造及长期运营能力均有特殊要求。
2、产业科技驱动——健康科技小镇
其特点是当地具有较强的生命科学或大健康产业,以此为基础和发展引擎,依托现有产业及人才基础,打造具备科技价值含量特色的健康科技小镇,而且多具有或毗邻较为优质的大学和科研资源。
此类小镇的打造对于吸引、聚集和协同产业及人才落地的能力有特殊要求。其核心业态将以生物科技、医药研发、创投孵化、教育科研和医疗服务为主。
3、医疗服务导入——医疗健康小镇
其特点是依托当地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交通辐射能力,规划、导入和构建优质、综合性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服务当地及所辐射、吸引的特定医疗服务受众或老龄人群,打造以医疗健康服务为特色的医疗健康小镇。
此类小镇对吸引优质合作伙伴、构建较强的医疗品牌及长期高品质运营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其核心业态体现为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和养老养生为主。康养老小镇将是亮点
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已达16%,预计2040年时的老龄比例将超30%。2050年,预计中国老龄人口将占全球总数的近1/4。对比其他人群,老年人在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更复杂。
在中国老年医疗健康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背景下,综合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各类服务、能为老年群体提供连续性健康服务的健康小镇存在巨大发展空间。聚焦服务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小镇”将成为“医疗服务导入型医疗健康小镇”的主要和基础模式。
我们发现,无论是现有老龄人群,还是尚未步入老年的较年轻人群,均开始关注未来养老生活规划,且入住养老社区的意愿逐年升高。
在社会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健康养老小镇要有能力吸引、承接和全面服务已老人群(70岁以上、受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吸引)、初老人群(60-70岁、尝试及寻找合适养老生活居所)以及将老人群(60岁以下、正为未来养老生活制定计划)。
从身体特质、患病率和疾病特质出发,老年人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不仅限于治疗,还需要匹配治疗后的康复、护理、日常疗养以及临终关怀服务。
因此,健康养老小镇需具备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的能力,进行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设置,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为一体的服务,涵盖预防性、诊疗性和诊疗后期。
在消费以及生活方式逐步升级的背景下,健康养老小镇应以老人群体及小镇居民的综合身心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小镇居民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建设相应的配套服务业态。
可依据区域特色及需求重点,有目的地构建涵盖营养、文化、体育和消费的综合体验,从而培育有活力、有文化、有生命力和有尊严的社区生活氛围,使小镇居民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交健康”的综合性健康状态。
以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产业为经营核心,以养老设施销售作为财务的平衡和补充,嫁接专业的医疗健康(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和配套业态运营方,建立长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及养老运营能力,打造核心的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实现小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服务将成为小镇的产业基础和支柱,并可提升小镇所在区域的人群综合健康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小镇当地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设施建设期为当地贡献固定资产投资,在服务运营期带动当地GDP、医疗专业人员就业与税收发展。
另外,从中长期而言,小镇还可刺激当地和辐射人群的消费以及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来大量辅助性新增就业岗位,并有助于提升地方土地的增值和收益。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1991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在日本东京第13届年会上,巴马被确认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巴马长寿村依山而建,绿水环绕,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极高,与传统的小村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客观要素。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巴马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气候冬暖夏凉,年均气温20度左右,气候宜人。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还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巴马母亲河盘阳河景区,河两岸群峰叠翠,云腾雾绕,风景优美, “天下第一洞”百魔洞是最为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以及燕子栖集的“水上宫殿”百鸟岩等。巴马寿乡探秘游已列为广西的十大旅游精品之一。同时,巴马的民俗风情极具吸引力。巴马是瑶族自治县,蓝靛瑶、番瑶以及壮族的风情十分浓郁,番瑶的祝春节、蓝靛瑶的抛绣球、抛毽子、壮乡的斗牛节等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成为巴马旅游产品开发的丰富内涵。此外,巴马的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包括古代军事遗址、近代红色革命根据地。综上,巴马符合发展康养产业的基本条件与要素。巴马地区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景区产品相对单一,因而仍需更高层次的提升。
以乡村旅游为基, “旅游+”战略融合发展,打造国际长寿旅游村知名品牌
2018年是乡村振兴元年,博雅方略认为,把握巴马地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风情、休闲农业、山地旅游等与康养产业深入融合,以乡村旅游为基打造国际知名长寿之乡。博雅方略在《广西省巴马县国际长寿旅游村建设规划》中提出“以养老养生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河道与田园形成的乡村景观、喀斯特山体地貌景观、乡村生态观光农业景观;合理规划滨水休闲带,完善公共设施”的巴马村核心发展思路。
近年来,巴马县锁定生态养生主题,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快乡村绿化美化进程,充分挖掘和整合旅游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全县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2018年1-4月,接待国内外游客156.7万人次,同比增长17.13%,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16.04亿元,同比增长31.52%。旅游业成为带动巴马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