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N

EWS博雅动态

【行业观点】博雅研究丨城市双修下的北京城市公园系统发展

 城市公园系统是城市绿地和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频传新建公园开放的新闻,例如最近传出的好消息是海淀又添一座49.8公顷的郊野公园!年底建成,免费开放。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大背景下,北京对区域的合理规划再开发,通过城市有机更新,逐步提升北京市人均公园占有率,缓解城市压力,创建绿色空间于公众。

 

 

 

图源:新浪博客@非著名拍客

 

 

 

 1城市公园系统概述

01城市公园系统的概念

 

 系统概念引入城市公园中,则形成了公园系统(Park system)。城市公园系统由单体的城市公园构成,概念最早提出城市公园系统的概念源于美国——公园和公园路构成的系统,美国对城 市公园系统的定义为:“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系统,诱导城市开发向良性发展,增强城市舒适性的作用。”

城市公园系统强调联系性和整体性,即公园系统中的各组成元素都非独立存在,它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又彼此关联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各国的城市公园系统相关定义则有所区别,新加坡城市公园系统则由区域公园、邻里公园和主体公园相互串联而成。在我国则未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城市公园系统是指市域范围内各类型城市公园,不同类型,层级,规模的城市公园构成了城市公园系统。我国的城市公园系统指的是城市中各类游憩性质的绿地,从属于城市绿地系统。我国的行业标准对公园绿地的定义为:《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定义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图源:新浪博客

城市公园系统的功能

美国国家游憩与公园协会(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简称“NRPA”)城市公园分类体系将城市公园分为迷你公园(Mini-park)或口袋公园(Pocket Park)、邻里公园(Neighborhood Park)、社区公园(Community Park)、区域公园(Regional Park)、专类公园(Special Use Park)、学校公园(School Park)、自然保护区(Natural Resource Area/Preserve)、绿色廊道(Greenway)或公园路(Parkway)和私有游憩场地(Private Park/Recreation Facility)。

 在我国的城市公园系统的分类体系中细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其他绿地六大类别,多种层次的分类构筑了城市公园系统。 

 

 

 

图源:网络

 

 2城市公园发展简史

城市中最能改善人居环境和覆盖面积巨大的绿地就是城市公园,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需求而产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城市公园是从古代的城市公共园林逐步演化而成。早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5世纪的古希腊,在体育场周围便建设有公共园林。这些园林化的表现形式,并向公众开放的体育场,即使现代城市公园的早期雏形。

19世纪中叶,城市公园最早在英国兴起,西方国家为了使城市具有良好的游憩环境,往往采用从城市绿化入手的方法。从维也纳拆除城墙形成环绕城市中心的林阴大道,到巴黎改建采取一系列环境更新措施,都是依赖于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游憩环境。到英国将皇家公园向社会开放,兴建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公园,到以伦敦摄政公园群规划、巴黎城市改造等基础上发展的城市公园群已经初具公园系统的雏形。从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公园系统的建成,奥姆斯特德则确立了公园系统的范式,成为美国公园系统规划的先驱,使很多城市的结构得以改善。美国的布法罗公园系统、芝加哥公园系统、波士顿公园系统还包括波特兰和西雅图等城市公园系统实践确立了公园系统范式。直到今天,这些公园系统规划仍使美国受益匪浅。

19世纪中叶之后,城市发展也促使公园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查尔斯·埃利奥特(Charles Eliot)、沃伦·曼宁(Warren Manning)等一系列规划者将公园系统逐渐发展成熟。其中,埃利奥特被誉为“美国公园系统之父”。他真正使城市公园系统建设获得美国法律认可并使之成为美国城市公园建设的一种模式。埃利奥特规划的城市公园系统之外的大型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区域中也同样出现了系统规划,并分为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和州级公园(State Park),成为扩大了尺度和规模的公园系统。注重景观的系统研究方法,以自然资源和自然系统作为其进行规划的基础,这种规划思想对后期的公园系统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 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中叶将生态系统作为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公园系统的建设与生态改善的发展联系也愈发紧密,并形成了城市及区域规划的生态学框架,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中更加关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直至今天,国内外城市中所广泛建设的绿道、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网络等也都是在城市公园系统基础上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并对于塑造城市空间和整治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的城市复兴为主题的城市建设中,全球对生态环境更加重视,以“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主题,使城市公园系统建设更加面向绿色生态化方向,以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兼具老旧城区,同时向城市外延空间扩张,城市内的公园与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城市公园系统得到更全面的建设和诠释,以宏观的城市建设角度为人们创造了合理的、绿色的、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现当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识。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面向类型多样、系统生态网络化方向发展。城市公园类型不断创新,出现主题公园、旧工业区、垃圾掩埋地区改造后的公园、桥下公园、湿地公园等公园类型。城市公园系统更加完善,内涵更加丰富,满足现代社会城市公园系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新技术科技和互联网结合使得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严谨,各类学科诸如生态学、景观建筑学、游憩行为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发展对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加有益的理论指导。例如,美国亚特兰改建州际公路,并在被污染的工业废弃遗址上建设历史第四公园成为亚特兰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纽约高线公园是在纽约废弃的铁路线而修建而成,这些城市公园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公园系统逐步走向网络化、生态化、艺术化的发展方向,对城市资源更加合理配置而达到优化使用。

 

 02城市公园的发展及影响

城市公园系统是城市系统中的基本构成之一,其中每一个城市公园所处区位,大小规模,服务半径和对象都与城市各区域具体定位密切相关。根据城市公园系统的等级分类,可以看出综合类公园中的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满足城市中不同的服务半径和对象。同时,城市公园系统分类中的专类公园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又要满足城市不同景观功能的定位。由此可见,城市公园系统与城市规划设计密切关联,与城市的历程发展和更新演变息息相关。

 

 

发展城市公园系统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对绿色生态的需求日益高涨,集游憩娱乐、科教健身、文化艺术、防灾减灾和环境生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园系统在城市中分布的生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是衡量现代人居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城市公园系统有效发挥生态效应和公共服务功能,关系到城市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关系到城市生活品味和城市形象魅力,关系到公众生活与子孙后代。

城市公园系统的更新建设发展,现代城市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建设,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的构建城市公园系统对都市圈背景下的其他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城市绿地是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依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城市修补的同时,对于丰富“城市修补”的理论和研究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城市公园系统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城市公园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符合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能更好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北京市公园系统的发展

 

01 城市公园系统发展与现状

 

1949年建国后,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公园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初期建设中,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多仿照苏联的文化休息公园模式,恢复并修整了建国前遗留下来的近代城市公园和历史园林,新建了服务公众的各类型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建设在城市中历经时代发展,逐渐走向系统化。随着时代发展,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对环境保护,创造宜居的生态城市予以重视,因此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在这一时期能快速地成长发展,造福于公众。21 世纪,2008年北京主办夏季奥运会留下了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遗产,上海 2010 世界博览会—上海后滩公园,各地承办的各类等级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兴建的“园博园”等一系列城市公园。随着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完善了城市公园系统,进而促进着城市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城市也在不断通过构筑完善的绿色生态系统。

1949 年建国后,北京市政府着力恢复城市面貌,整治脏乱环境。“一五”时期,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对城市绿化进行布局。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小高潮到文革时期的建设停滞的十年,城市公园系统建设起伏不定,受政治性影响较大,但总体上北京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公园系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从城市整体布局看,这一时期的公园建设发展为今后的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对原有公园进行整顿,结构优化调整,部分功能移除,更多满足城市休闲和城市绿化的作用,此时,城市公园系统的得到建设发展。这一时期部分公园受到注重商业游乐功能的影响,公园满足了公众娱乐需求和商业需要,却对历史文化遗产风貌产生了 一定破坏。到90年代之后,北京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对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增强,城市公园系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更加注重生态、景观功能、系统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至21世纪的近十年是北京市的城市公园系统建设空前发展时期,城市公园绿地面积逐步增多,城市公园数量增多。

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发展壮大,进入 21 世纪,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注重环境保护,城市绿色空间的在开发再利用,更加注重物质公园建设和人文管理使用,朝着可持续绿色方向发展。北京2004年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构筑点、线、面、环、廊和楔形绿地的绿地系统结构,到2020年建成功能完善的山区、平原和城市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形成城市相依青山,绿野环绕,绿楔贯穿、城乡一体的系统结构进入新时代新时期的新发展阶段;进入城市存量发展,北京从高速发展转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北京市旧城的城市更新和新城的规划建设,更需要绿色空间的建设发展,来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网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要求,又与时下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意识,接近自然的游憩需求相契合,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多元、文化、传统风貌保护与的科技等多种思维方向发展。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发展对北京市治理“大城市病”,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空间起到巨大的作用。 

 

图源:网络

 

02北京公园系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北京将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为重点,新增造林绿化25万亩、城市绿地600公顷,让首都北京更美丽宜居。北京的公园系统更加丰富,口袋公园、社区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绿带、绿道等不断进入北京的公园系统,出现在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2019年,市民身边也将有更多高水平绿色,新增海淀东升科技苑二期、丰台丰宜公园、石景山新安公园等31处城市公园将为市民再添城市休闲空间。在这31处城市公园之外,东城北中轴、石景山衙门口等13处城市森林还将把近自然森林种进城市,市民将享受到更多绿色福祉。同时,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也将全面提速,绿心将力争于2020年底基本建成。今年,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将基本闭合,平原地区绿海将相连成片。昌平回龙观天通苑,朝阳十八里店、孙河地区,大兴黄村、西红门地区都将通过拆迁腾退再添新绿。昌平贺新森林公园、朝阳朝南森林公园等8处城市公园也启动建设。朝阳黑桥公园、金盏森林公园等3处郊野公园建设继续推进。这样,一道绿隔地区公园总数将达到99个,新版城市总规确定的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将基本闭合成环,形成“一环百园”的生态格局。

在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永定河、南中轴等重点地区,成片森林将不断延伸,新增绿化面积9.5万亩、改造提升1.54万亩,新建和恢复湿地2200公顷。全市的山前平缓地区,也要通过营造景观生态林,把平原与山区的森林连接联通。其中,新机场周边及主要通道绿化将在7月底前完成1.17万亩造林绿化,为9月底机场通航打造优美景观,新首钢周边还将建设西长安街城市森林公园群。

2019年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将全面提速。按照“千年惠林”目标,城市绿心大尺度绿化建设将加速,力争明年底基本完成,打造新型城市森林典范。同时,张家湾公园二期、休闲公园四期和广渠路东延、京哈高速景观廊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也将加快。此外,还将配合水务部门推进北运河一带一轴交汇区景观建设,实施大尺度绿化,打造两岸风景廊道。在副中心外围,将建设一批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和大尺度城市森林、景观生态林,加强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逐步形成南北贯通、京冀连接的生态绿带。

虽然北京市公园系统取得成绩,但是北京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仍与一些国际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仍需加大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北京市在城市公园系统的多元层次化方面建设仍有不足,体现在各区域不同种类分布数量上的不足。北京城六区内区域面积较大的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内平方公里公园个数较少,城市更新改造仍可加强对城市公园系统的布局建设,增加城市公园的个数;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整体连接性不到,在空间格局上造成对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开放性建设的不足;北京市各区的城市公园可达性建设还有待加强;目前全市仍存在公园绿地建设盲区。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发展,尚缺乏建设小型尺度的城市公园,比较缺乏城市微空间的改造和更新来丰富城市公园系统层次;公园以求更科学和人性化的服务;北京市较大规模的公园虽能较好的满足公众对城市公园使用的需求,但在冬季较气温较寒冷的时期则使用人群较少,而社区公园在此时能较方便的为公众服务。

 生态文明建设是北京市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一流与和谐宜居城市的必然选择。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发展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北京市的生态改善,创建成为绿色低碳宜居城市。城市公园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改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大力改善,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涵养、防风引风、空气净化、减少噪声、调节小气候等。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和丰富的社会功能。 

 

 03城市公园与城市双修

二战后的城市复兴为主题的城市建设中,全球对生态环境更加重视,以“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主题,使城市公园系统建设更加面向绿色生态化方向,以解决城市的发展问题。这一时期的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兼具老旧城区,同时向城市外延空间扩张,城市内的公园与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城市公园系统得到更全面的建设和诠释,以宏观的城市建设角度为人们创造了合理的、绿色的、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国外的“城市修补”主要是社区民众进行的小规模、自发自建的行为。例如,1996年美国波特兰市一些市民在十字路口进行彩绘,在一些社区的边角空间设计了花园,标志“城市修补”开始产生;2007 年,德国针对城市街头采取用乐高体块填补,这也是“城市修补”的实践。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已经转向存量土地的优化更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共中央在城市工作会议中强调城市应大力开展城市双修工作,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城市更新发展也是城市存量更新的主要方面之一,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动力及方向。“城市修补”理论是“城市双修”中的重要理论之一。2016年5月三亚的“城市修补”项目主要规划者提出针对城市内部的物质环境、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的修补改造意见。2016 年3月,北京在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中,提出推广街区制,打破围墙,连接道路系统,促使社区资源进行共享,这也是“城市修补”的一项重要措施。

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建设也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优化。在北京市近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中,从中国第一座公园的出现到如今绿色北京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公园系统构筑了重要一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修补”是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新的探索。“城市修补”出现在城市规划建设方向逐步向“存量更新”的转变过程中。“城市修补”所包含的行动内涵主要是针对城市物质空间、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的修补和修复。“城市修补”应用在对城市物质空间,包括城市风貌、城市建筑、城市广告牌、城市天际线等较大尺度物质空间的综合性、全面性的修补。近年来,北京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进行大量的城市疏解任务,正在积极推进整治“开墙打洞”行动。各区加快推动“疏解增绿上水平”,坚持大体量疏解, 坚持大幅度增绿的现实工作中,通过小规模渐进的更新模式——微绿地的规划设计去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城市问题是切实可行的途径。北京市针 对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系统的“城市修补”,城市公园的数量分布,服务半径,供需不平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老旧公园设施陈旧,新建公园人性化,创新性等诸多城市公园系统问题得到了解决。

 04北京城市公园系统的休憩和旅游

游览休憩,可谓城市公园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北京市的各类等级类别的公园建设,满足不同年龄层段公众的游览休憩功能需要。城市居民在城市公园中“游、观、赏、憩”的一系列动态、静态活动。公园中可见交流散步、休憩、学习、合唱舞蹈、健身锻炼、观赏花卉、写生绘画、书法地书等等多种行为活动,北京市民公众在此享受城市公园所带来的益处。城市公园中的游览休憩、健身锻炼是最贴近公众生活的功能,最具人性化的体现。市民通过游览休憩愉悦身心,疏解身心压力,强身健体,加强了对公园的依恋程度,对城市更加热爱。因此,在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建设中应予以充分考虑通过具体公园设计满足游览休憩、修身锻炼这一人性化的基本功能。

旅游经济效益: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中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并不是收费公园中门票的单一收入,更多的是城市公园系统各类型公园作为北京市旅游景区带动的旅游业相关的餐饮、娱乐以及各类消费产生的经济效益。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中历史名园、主题公园等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吸引,无疑拉动内需,增进了服务业经济的增长。北京市的颐和园、天坛、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动物园、石景山游乐园、北京欢乐谷等都是重要的城市旅游资源,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2019 年北京市将在通州建设世界知名主题乐园环球影城,更是拉动经济增长,提升了城市吸引力。

城市公园系统是城市中的公众接触自然、享受绿色、休闲游憩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体现。改善北京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因此,北京市城市公园系统未来建设必须要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的,科学合理、系统化建设发展,为创建绿色低碳宜居城市发挥功能和贡献,造福子孙后代。强调绿色共享、公众参与,重点将构建特色城市公园系统,持续建设大型绿地,不断促进各类绿地免费开放。再次,规划提出要突出遗产品质、古今融合,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形成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特色。

 

 

4城市公园系统展望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公园系统的不同推进,城市公园系统不断发展成熟,各个公园绿地由线性的公园路串联在一起,有所分区并相互联系,在系统中承载不同的功能,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公园系统。在承载景观职能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建设举措。公园系统还勾勒出城市扩张的绿色骨架。城市公园系统在通过公园路连接各片公园绿地时,将两侧的城市也纳入了统一的规划之中,构建了一个连续的开放空间体系和区域发展的结构,从而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新的城市开放空间建设将围绕公园系统所形成的绿色空间展开,公园路发展成为城市干道、人行道、步行街等;形成的绿色廊道连接了城市和即将发展的区域,构建一个引导城市发展的复合结构,城市则沿着公园系统形成的绿色脉络生长。

 

未来,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娱乐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城市公园系统将呈现形式多元化:城市应对用地紧缺的城市公园形式的创新,不变更用地性质,但可建设成为公共游憩绿地,从而具备公园的实际使用功能;社区公园体系化,公园绿道线形化,全国大量相互交织的绿道发挥的连接性功能是公园形成系统整体的基础,也形成了未来我国公园系统绝对的结构性优势;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网络化规划已逐渐成为21世纪户外生态开放空间规划的国际趋势:构建城市公园生态网络是保护城区、城乡和城际之间生物多样性、恢复景观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镇景观品质、提供高质量生态服务等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构筑完整连续的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未来城市公园的管理自动化发展趋势,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喷灌、音像展播、灯光调节、监控系统、游人交通、商业活动等,雨水利用、园区清洗、植物群落修整等也要借助机械设备定期来解决现代化的问题,以满足城市公园的多种功能要求。

总之,公园让城市更美好,城市公园系统让城市更宜居。

 

注:本文内容为博雅方略原创,作者为博雅方略研究院白墨,如引用、转载请主动联系获取白名单,严禁未经允许的引用、转载,侵权必究。

 

上一篇:博雅研究丨游憩空间规划和管理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关注丨信息量满满!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专家精彩观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