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上午,晋城市人大常委会举办全域旅游专题讲座,晋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军主持讲座,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博雅方略集团首席专家窦文章教授受邀出席讲座并发表题为《用全域旅游的思维,构建全新的晋城旅游格局》的主题演讲。
窦教授在多年旅游规划及全域旅游规划实践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的诠释、热点及重点入手归纳总结出县域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环节;以此为基础,针对晋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出“融入山西(1+6)格局,做南太行主体功能与南黄河主体功能的桥梁与纽带”的精辟论断,并就具体的“创建工作”提出“一个核心思想,五大创建路径”的创新理念。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视野开阔,对晋城市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3年来,旅游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515战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三步走”战略,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给广大游客以及旅游从业者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刚刚结束的“十一”“超级假日”,7.05亿人次国内游客接待和5836亿元国内旅游收入的大数据,强有力的证明了“全域旅游方兴未艾,旅游经济再创新高”。
窦教授的演讲首先就全国全域旅游发展状况做了细致的摸盘。
2016年李金早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上日程。国家元首习近平、李克强纷纷为全域旅游站台,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并被写入国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写入2017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战略写入国务院批复实施的《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至此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旅游局两批500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总人口2.56亿,占全国人口的20%。可谓一时之间“全域旅游”唱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全域旅游”关键词更是以12400000个百度相关搜索结果高居社会热词榜。全域旅游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地方转型改革的新平台、新空间,以此为指导,旅游业形成了“龙头景区带动型、城市全域辐射型、全域景区发展型、特色资源驱动型、产业深度融合型”等诸多发展新模式,如阿勒泰模式、古交模式、嘉峪关模式、沙湾模式、海南模式等等。博雅方略针对不同的标的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新模式。
其次,窦教授基于多年的旅游规划实践和全域旅游实践,归纳总结出“全域旅游要点分析及经验分享”。
全域旅游要点分析及经验分享
(1)什么是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高级形式,需要一定的产业基础;核心是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四位一体;内涵是全要素重组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以旅游为基础带动全产业整体发展的“商业模式再造”。
(2)全域旅游的两个研究重点,即“地方创建全域旅游的五大基础”和“全域旅游如何创新”。
(3)地方全域旅游实践的重点——即:吸引物体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集散体系、市场体系、产业体系、融资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
最后,窦教授将晋城放在“山西(1+6)新地理发现格局”中进行讨论。
在“太郑1小时生活圈”的快交通优势下创造性的提出晋城做“南太行主体功能与南黄河主体功能的桥梁与纽带”的精辟论断,对接中轴线的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对接南太行区域,珏山、王莽岭、天脊山等为核心的太行峡谷险峰旅游带,对接南黄河区域,古镇、古堡等开发利用;并就具体“创建工作”提出以“阳城、泽州”为先导,以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四位一体为核心思想,打造“历史记忆工程”、“文化集聚工程”、“文物活化工程”、“城市发展记忆工程”以及“大地景观与生态文明记忆工程”等五大创建路径,最终实现晋城绿色发展“梦”。
注:内容来源博雅方略,作者为博雅方略集团首席专家窦文章教授,及学术助理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