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新时代,青海好风光。6月9日,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论坛在西宁召开。青海省政府领导、旅游企业、行业精英、业界专家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大美青海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主管领导及旅游部门负责人,省内旅游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论坛。
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窦文章教授受邀出席此次论坛并发表题为“青海省全域旅游和品质旅游创新实践”的专题演讲,分析了当前旅游业发展大势,围绕品质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全域旅游要素配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并针对青海旅游发展的几大痛点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为青海省旅游发展提出众多因地制宜、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论坛现场
窦文章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全域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和有效抓手。党的十九大中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旅游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抓手,也是五大幸福产业的基石。进入新时代,旅游业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日趋完善的商业接待及公共服务体系让“说走就走的旅游”成为一种现实。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游客对于旅游业也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游客,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更加重视体验与享受,更加重视新科技与新玩法。当传统的旅游与新时代的游客相遇,显然有众多不匹配之处。基于此,窦文章教授指出新时代的旅游产业四大发展趋势:即旅游品质化、旅游全域化、旅游融合化与旅游创新化。
青海省地处中国西部,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素有“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旅游资源丰富,据统计,青海省内共有世界级旅游资源11个,国家级旅游资源80个,省级旅游资源200多个,旅游资源之丰富在国内甚至国际都罕见。
青海旅游资源种类各异,文化与生态资源兼具,具有多样性与原生态的特点。从生态上来看,青海风景壮美,素有“众山之宗、千湖之地、江河之源”的美誉。著名的青海湖、塔尔寺、原子城;有三江源、盐湖戈壁、丝绸之路、可可西里、昆仑山、祁连山等被全世界所熟知与赞叹。丰富的生态资源奠定了深厚的生态大省的基础。从文化上来看,青海是多民族地区,是民族融合的聚集地和民族交流的纽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均占据重要地位。青海是道教文化发源地,此外,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同仁热贡艺术、土族风情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文化极具挖掘价值。
2018年是全域旅游年,当如此丰富的资源遇上旅游产业的黄金时代,青海旅游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全域旅游是大势所趋。在全域旅游新时代,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通过对青海省旅游资源的分析,窦文章教授指出了青海省旅游发展的几个不足,如“龙头旅游目的地和核心旅游区不够大、旅游产品结构过于简单、旅游商品开发缺乏特色与创意、同质化商业化等现象层出不穷、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等,并提出青海发展全域旅游的五大痛点问题:
品质旅游优化工程
从“点——核心吸引物建设”“线——旅游线路打造”两个方面进行品质旅游优化工程。
文旅扩容与倍增工程
河湟文化、热贡文化、三江源生态文化、环青海湖生态文化、昆仑文化等构筑了五彩斑斓的多样性青海文化。要充分挖掘这些文化特色,通过“保护文化载体、讲好文化故事、营造文化氛围、加强文化消费”等方式实施文旅扩容与倍增工程,打造多样化的与市场相匹配的文化产品体系,提升青海文化影响力。
“旅游+”产业融合工程
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要充分利用青海省的各项文化、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各要素聚合发展,通过在全省“合理规划布局旅游产业集聚区、省级旅游产业示范基地”等方式,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交通、体育、健康等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
全域旅游产品与新业态创新工程
全域旅游时代,单纯的景点观光游已然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在观光游的基础上,重点开发 “观、品、玩、买、住、看、行、赏、学、享”十大旅游产品,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拓“低空旅游、冰雪旅游、温泉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六大旅游新业态,优化“餐饮、购物、住宿、娱乐”等旅游产业要素,提升青海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
全域旅游优质服务提升工程
优质旅游呼唤着优质的服务水平,要从“完善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域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全域旅游软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升,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
随着旅游不断的发展和深入,从中央到地方,旅游业链条越来越长,旅游覆盖面越来越宽广,旅游深度也在进一步拓展延伸。对于游客来说,全域旅游的推进带来的是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全域旅游的推进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生态与经济的共赢,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的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因而,全域旅游是一项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惠民工程,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步入新时期,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也就此翻开了青海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篇章。青海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应该发展的产业是旅游。依托生态发展旅游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旅游产业是当下青海最适宜的发展路径。“中华水塔,高原之巅”的青海,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英姿勃发、蓬勃发展的旅游城市新星。
从“全景栾川”到“大望城”,早期的“全景旅游”实践与理论总结使得博雅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更具优势;从“敦煌大景区”到“阿勒泰景城一体”,从“大湘西总体规划”到“湖南省旅游总体规划”,点点滴滴构筑了博雅独特的“全域”开发理念;从“海南全域旅游规划”到“宁夏全域旅游规划”,从“银川全域旅游规划”到“广元全域旅游规划”再到“延安全域旅游规划”,从“秭归全域旅游规划”到“磨坪全域旅游规划(扶贫捐助)”再到“蒲汪全域旅游规划”理论指导实践博雅多维“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框架进一步完善升华。在多年的实践中,博雅全域观逐渐发展成熟,并助力多个地区完成全域旅游规划,提升以旅游为龙头的经济产业全发展。2018年,博雅方略文旅集团成功中标青海省全域旅游发展项目,博雅将依托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充分的实践,将青海的文化与资源充分挖掘,助力打造国际化的青海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