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N

EWS博雅动态

【博雅新闻】博雅新闻 | 科学发展生态旅游 追求和谐共生之美——窦文章教授接受中国旅游报采访

​日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8日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对我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之一。如今,全国各地正持续探索更加科学完善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路径。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会长,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窦文章教授应邀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并从强化理念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融合发展以及强化监管等角度对如何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建议。

窦文章教授指出,生态旅游是践行“两山”理念,助力“碳中和”目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生态旅游既是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也是开展环保教育、有效管理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应强化理念认同,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任何旅游活动开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产品开发及其生命周期的迭代和升级,不能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同时,应充分把握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度”,统筹生态保护与在地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辩证关系,避免绝对保护主义和“一刀切”。

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应综合平衡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土空间“三区三线”与生态旅游保护分区,科学确定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及开发底线约束,探索建立生态环保、文化传承、旅游活动和社区繁荣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三,坚持融合发展。尽快构建国家植物园体系,推进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科研、研学、旅游与生物保护多维度多功能融合。

第四,强化生态旅游监管。推动建立行政管理体系下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联动治理机制,加强跨区域协作,推进区域生态旅游治理共建共享发展。

以下为报刊刊登原文:

科学发展生态旅游 追求和谐共生之美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8日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对我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之一。如今,全国各地正持续探索更加科学完善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路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这正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庆节假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沙湖景区,导游的现场讲解引起游客共鸣。“漫步在鸟岛,会有一种感觉,我们是来做客的,鸟儿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沙湖属于古河道型湖泊,在上千年风力的侵蚀搬运下,这里形成了22平方公里的沙漠。20世纪50年代,‘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风吹石头跑,遍地是蒿草’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宁夏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强说,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垦人30多年的建设,今天的沙湖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每年的12月份开始,就会陆续有很多鸟类来到沙湖越冬、繁殖,如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为更好传播生态保护理念,沙湖景区以爱鸟护鸟为主旨连续举办了10届沙湖国际观鸟节。
正在沙湖观鸟的摄影爱好者赵志阳感慨道:“如今的沙湖,婀娜翠绿的芦苇、清澈湛蓝的湖水、翩翩起舞的飞鸟与远处的贺兰山相映成趣,犹如一幅层次鲜明的水墨画。”
在四川峨眉山,游客与峨眉山灵猴和谐相处也是一道别样风景。峨眉山灵猴,学名藏猕猴,景区内自然分布约15群500余只。灵猴三五成群,或攀爬玩耍,或追逐打闹,给游客带来很多欢乐。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峨眉山成立了清音阁自然生态猴区科学治理工作专班,将自然生态猴区划分为灵猴生活保护区、缓冲区、游客游览区,并布局多个安全管控点,设置提示牌,提醒游客与猴群和谐相处。

综合效益日趋显著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引进专业设计、运营团队,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前提下,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近年来,生态旅游综合效益日趋显著。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第74期文化和旅游智库要报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森林旅游游客总量达到75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8万亿元,其中,2019年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8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县,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以生态旅游为重要抓手,找到了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曾经靠“砍树”支撑经济发展的阿尔山,如今靠“看树”实现经济转型。近年来,该市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游,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不断提升旅游产品质量,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阿尔山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旅游强调保护旅游对象、造福当地社区、传播保护理念,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在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将越来越受青睐。”中科院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主任钟林生说。

抓住契机长远谋划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我国召开,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会议举办地,云南近期加大生态旅游推介力度,围绕“物种多样性”“亚洲象”等热词,全方位展现云南的生态之美、民族风情。有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的西双版纳提出将建设闻名世界的森林公园、闻名世界的康养旅游名城、美丽中国雨林胜地,实现旅游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全国各地都看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意义,并大力推动,对此业界专家表示赞同。
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副院长蒙睿表示,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元性相互交织,将不断擦亮云南旅游金字招牌。建议因地制宜破解资源赋存与开发基础的不匹配、环境脆弱与开发建设的不适宜、保护理念与制度设计不配套等问题;有序构建生态旅游的现代产业体系,重视文化自信和自然教育的凸显,重视创新管理和高新科技的运用,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贡献更多云南智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芬建议,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旅游业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善做加法,拓展文旅产业融合渠道,如“旅游+生态文化”等;敢做减法,摒弃短期利益行为,如在门票价格等方面做减法;乐做乘法,加倍借势借力借智,如以区域协作助推新发展等;力做除法,去除过时发展观和不利因素,如转变文化和旅游资源利用观等。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窦文章表示,应充分把握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度,统筹生态保护与在地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辩证关系,避免绝对保护主义和一刀切;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科学确定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及开发底线约束,探索建立生态环保、文化传承、旅游活动和社区繁荣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报

上一篇:博雅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顺利通过评审,博雅助力内蒙古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区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新闻丨数字经济赋能小微企业弯道超车——窦文章教授出席“数字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