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旅游交通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意见提出,要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旅游环线,并根据景区旅游规模科学确定公路建设标准。做好自驾车房车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联通公路建设。
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游客出游热情高涨。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五一”假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0.2%。与此同时,“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假日旅游消费旺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生态游成为游客首选,自驾游火爆,旅游消费呈现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多样化趋势。
旅游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非奢望。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不少家庭可以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旅游正成为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火爆的自驾游,以及旅游的个性化、体验化趋势也为交通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交通+旅游”时代已经不期而至。
近年来,随着“旅游+”“交通+”“生态+”等大发展,促进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旅游游憩、产业扶贫等深度融合成为时代趋势。而旅游公路、生态公路、景观道路、遗产廊道、绿道等各类泛风景道,因其所具有的交通、景观、游憩、生态、保护等复合功能,所遵循的生态、保护、融合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获得了迅猛发展。风景道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功能区,成为深受自驾车游客喜爱的线型旅游目的地,成为优化空间布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打造风景道不仅是美化道路本身,更重要的是彰显和塑造地区廊道之美。”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余青说,风景道打造要借势而为,充分依托沿线自然条件、文化、历史,将沿线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旅游公路的设计原则主要有5个方面——安全至上、灵活设计、功能完善、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济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出游需求,对于交通行业和旅游行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同时,交通与旅游始终处于一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交通与旅游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合作已经成为趋势和必然。”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政策研究室主任周伟表示。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其中,作为支撑的交通,更是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激发出旅游交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模式。
2017年,浙江省首批最美自驾公路和最美公路服务区(站)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温州雁荡镇至楠溪江公路、湖州滨湖大道等10条公路被评为最美自驾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服务区、宁海梅林公路服务站等10个公路服务区(站)被评为最美公路服务区(站)。此次评选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旅游局、体育局共同组织,旨在促进交通与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公众共享美麗公路创建成果,推广“公路+旅游”“公路+体育”新模式。评选活动从路况好、环境美、设施美、服务美、声誉佳、有特色等多个维度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全省37条公路和44个公路服务区(站)参加评比,累计32万余人次投票。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美丽公路创建,按照“因路制宜、崇尚自然、安全可靠、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生态环保、服务提质”的创建理念,创新“美丽公路+”的公路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畅、安、舒、美”的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和历史人文线。
旅游+交通、交通+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些年亮点不少。据介绍,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风景道创建工作,联合省交通厅等部门命名首批13条江苏省旅游风景道,在首届“水韵江苏”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正式发布。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质监局等历时一年,联合制定发布全国首个省域《道路旅游标志设置规范》地方标准,省旅游局组织实施了道路旅游指引标识优化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全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优化设置了一批道路旅游指引标志,方便了自驾游游客。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设施与功能,突出地域旅游与文化特色,梅村服务区、天目湖服务区、仪征服务区、阳澄湖服务区等已成为游客途中首选休憩地。“水韵江苏”的旅游宣传已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中经常出现。苏州、南京、无锡交通旅游部门推出了“苏州好行”“南京环城巴士”、无锡开通旅游专线;南京、盐城、扬州等城市开通了多条乡村旅游直通车。江宁交通集团、江宁旅游产业集团共同开发打造的江宁西部美丽乡村旅游风景道、黄龙岘村乡村旅游区、溪田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及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已成为全国的典范。
目前,山西省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提出发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利用山西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夏养山西”康养产业集群,打造文化旅游村镇。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与此同时,山西省正着力将发展交通成为转型发展支撑旅游产业的先行者。
山西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旅游公路内涵,正确认识山西旅游产业现状,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重新调整完善旅游公路规划,将沿黄、沿长城、沿太行旅游公路纳入规划中,完善三大旅游板块三条旅游公路的支撑项目框架。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上下同心,积极探索融资模式,多渠道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沿黄、沿长城、沿太行旅游公路涉及全省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涉及总人口1300万人,总里程约4181公里,总投资约600亿元。其中,沿黄旅游公路涉及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总里程约1166公里,总投资约239亿元;沿长城旅游公路,涉及大同、朔州、忻州3个市,总里程约1117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沿太行旅游公路涉及忻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5个市,总里程约1897公里,总投资约239亿元。
中国风景道发展热潮,折射了风景道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同时,在热潮之下,对风景道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需要进行冷思考。目前,我国风景道理论与实践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风景道在中国该如何认定,如何进行有效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此,我们需要在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现实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理论,以推动风景道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国科学和理性地发展。
1.在体制与机制层面,成立国家旅游风景道管理机构。目前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缺少统筹国土、交通、景观、旅游、建设等部门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在现行体制下风景道发展很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此,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文物局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成立国家旅游风景道管理协调机构,对风景道规划、建设、运营及管养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在机制层面上,将风景道纳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在学术与技术层面,积极开展风景道科学和技术研究。目前,我国风景道发展是适应规划的需要而衍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处于零散的状态,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学科范式研究。这不仅影响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对话,而且对中国风景道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也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我国风景道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为此,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风景道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学科体系来规范学术研究,使各自独立的研究能够交流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并发挥更大的应用效益,以推进风景道在中国的实践。
3.在实践与操作层面,制定国家旅游风景道评估标准,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体系。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美、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资源丰富且差异大,为开发建设不同类型的风景道提供了比其他国家更为优越的条件。应该逐步开展山地、乡村、森林、草原、滨水、滨海、遗产等不同类型的风景道研究工作,以干线公路风景道建设为突破点,制定风景道认定的国家标准,逐步对全国境内拟建风景道进行评估和认定,构建国家风景道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省级风景道体系的研究和认定工作。最终,实现对国家旅游风景道从规划、开发、建设、管理到运营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统筹。
伴随着中国小汽车数量的剧增, 游客对于自驾游的喜好火速升温,风景道建设成为各地建设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工作之一。博雅方略文旅集团在项目《河北坝上草原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中,发现风景道建设对于草原天路来说,是一条兼顾绿色环境保护,避开同类型景区同质化的优质路径,并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坝上草原风景道建设意见。
博雅方略认为风景道强调其交通功能与外部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将最具有吸引力的风景道路资源整合,具有充分拓展旅游、旅行途中的景观观赏功能,能够为公众提供愉悦的驾驶旅行体验,以及不同于传统公园的线型游憩空间,使作为重要公共服务产品的道路更好地满足了游客在旅途中多种游憩需求,将坝上草原规划数条国内一流的自驾车草原生态观光风景道该路段沿线多为作为生态旅游之路,打造出一条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绿色大道,以风景道路网为载体的巨线型旅游经济带和旅游目的地。
依据坝上草原现状情况,博雅方略将风景道建设目标确定为:坝上草原的风情天路、自我挑战的自由之路、激情运动的极限之路、创新示范的共享之路、城乡共荣的和谐之路。
依托坝上地区国道、省道、县道等主要交通线路,连接尚义草原天路、张北草原天路、沽源天际线、丰宁茶盐古道、围场草原森林道路等景观线路,串联坝上四大草原,整合草原、森林、山地、湿地、湖泊等多样化资源禀赋,通过“廊道建设+产业延伸+市场精分”汇聚形成坝上草原休闲度假大道,建设国家生态旅游草原特色风景道,形成“1+4+2”的三级风景道体系。
一级风景道全长577公里,根据旅游资源特色,分为五个不同的主题:
尚义段——以长城风情为核心元素的民俗草原风景道;
张北段——坝边(风车)风情为核心元素的草原音乐风景道;
沽源段——以湿地风光为核心元素的山地、湿地草原风景道;
丰宁段——以商道风情为核心元素的茶盐古道草原风景道;
围场段——以坝上风光与木兰秋狝为核心元素的森林草原风景道。
张库大道——以商贸文化体验为核心的风景道;
冰雪游道——以冰雪游乐(滑雪)为核心元素的山地草原风景道;
大元御道——以“大元秘史”与金莲川为核心元素的文化休闲风景道;
皇家猎道——以木兰秋狝为核心元素的草原文化风景道
京东北(承德)生态草原风情路网,京西北(张家口)冰雪音乐休闲路网。
在开发建设风景道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道路,为道路做好合理的等级划分,根据各段风景道的主题,设置宜人的景观,规划设计系列人性化、简约化的游憩服务接待设施和标示解说设施,动静适宜,将“安静空间”和“热闹空间”进行区分,科学合理对风景道生态、文化进行保护。
注:部分素材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