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它能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削除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养生,森林旅游逐渐兴起。对于森林旅游的界定,虽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表述,但核心都在阐述:森林旅游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或森林生态旅游。
美国可以说是森林旅游的鼻祖,黄石公园算是前身,二战后,依托森林来发展旅游逐渐兴起,到1960年,森林旅游的现实价值获得了各界人士的承认,并一跃成了森林资源开发的主要部分之一。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是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从那以后各国积极进行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这不仅为本国国民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招徕了外国的观光游客,成为一项无烟工业。
据我国林业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3.9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比例约28%,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1500亿元。各类森林旅游地数量从5年前的8000余处增加到9000余处。森林公园依然是森林旅游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批建森林公园3505个,其中国家级881处,其年接待游客量超过全国年森林旅游游客量的70%,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年森林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的森林公园数量超过110家。
由于初期发展过于迅猛,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的发展中逐渐出现非常多问题,制约了森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森林公园建设的认识不正确
我国林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注重经济效益,完全忽视了生态效益。随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森林的生态效益也成为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环节,但是此时又忽略森林作为休闲、旅游区域的价值。对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的开发缺乏科学的理念,直到现在森林公园普遍的开发只将其作为我国林场中的某个项目,森林公园的建设没有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难以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 规划建设不合理
当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公园的规划停留在总体规划的阶段,没有针对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制定详细规划,尤其是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与周围的各类资源统一协调的规划,致使森林周边资源的联系性不强,其宏观调控能力非常弱;森林公园的造景缺乏特色,采用千篇一律的人造景观,没有与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相结合;某些森林公园的建设过于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出现过度开发生态遭到破坏的情况,经济效益暂时性的提高,森林公园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越来越少。导致森林风景资源被破坏、环境形势变得严峻。
(三) 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没有和中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相一致,缺乏政府的扶植和调控,旅游开发资金主要依靠管理机构进行筹集。资金短缺、投资不足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森林中优美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造成浪费;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也非常乏力,致使整个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得不到优化、景观的品位非常低。对于游客没有吸引力,或者是对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产生不好的印象。
(四) 森林公园的竞争力不强
我国大多数的森林公园都没有形成精品,开发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森林公园建设的特征、内涵等,规划设计以及施工中的标准低、采用的技术差,公园与公园之间出现严重的雷同。基础设施薄弱,住宿、饮食、游乐设施等缺乏,没有主题特色非常鲜明的精品公园。绝大部分的森林公园仅仅依靠森林资源招揽游客,旅行者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带来的消费也不高;再加上公园的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导致综合竞争力不强,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低。
(一)加强森林公园的合理开发与建设
森林公园是社会文明中的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合理森林公园的建设、科学发展森林旅游业,将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与国家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相结合,促使森林公园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生态效益。森林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一定要遵循高标准的先设计后建设的原则,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理念。坚持以保护自然森林和生态景观为核心,适当的加入人造景观,保证森林公园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整性。
(二)挖掘特色,打造精品森林公园
独具特色的风景是招揽顾客和提高回游率的重要保障,森林公园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进行森林公园的建设,提高整体的公园品位。以四川省的森林公园建设为例,充分挖掘和整理了森林公园周边的古刹遗址、民间故事以及民俗风情等,先贤的名言出现在森林公园的石凳、路牌上,激励前来游览的旅客。再如“海螺沟冰川国家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添加“冰川”特色,使森林公园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三)扩大宣传,形成网络舆论热点
森林公园建设完毕后不能默默无闻,应当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宣传。要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突出特点和特色是最重要的。以往森林公园在宣传的过程中花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但是收到的效益却比较差,找到合适的宣传方式最重要。以“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宣传工作为例,公园的经营者免费制作了一则广告,以四川地区最为闻名的大熊猫作为主角,通过对生病的大熊猫的抢救行动以及偶然发现的健康大熊猫两者的跟踪拍摄,在网络电视上一经播出得到剧烈的反响,人们非常关心两只熊猫的生活现状,新闻媒体也不断的追踪报道。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得最大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是非常成功的宣传活动。
1、核心标签:
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千岛湖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
2、地理位置: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淳安县境内,距杭州150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的后花园。
3、资源特点:
景区内碧水呈奇,千岛百姿,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佳绝,因湖内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已形成了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休闲度假景区。千岛湖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被誉为“千岛碧水画中游”。它的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湖中拥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078座,平均水深34米,能见度最高达12米,属国家一级水体,被原新华社社长穆青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4、成功关键
资源为基石,打造丰富产品体系,生态体验最大化。
1、核心标签:
天山之畔最先见到太阳的探幽胜地
2、地理位置:
新疆那拉提森林公园,位于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北麓,巩乃斯河上游。地处库车-独山子的217国道与伊型-巴州的218国道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3、资源特点:
全园面积6025公顷。
园区的天然林、人工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雪岭云杉、新疆白桦、密叶杨、马尾松、河柳等点据了公园的上层空间,野山楂、马林、野草莓等点据了中层空间,各种奇花异草及名贵中草药如黄莲、党参等占据了下层空间。
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森林昆虫和软体动物、节支动物共有4纲、25目、102科等194种。常见的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30余种。
4、成功关键-生态保护为前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均衡发展
保护为根,发展为路
那拉提森林公园自1999年投资建设以来,充分利用巩乃斯河的丰富景观,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合理区划景区,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发展森林旅游业。
自然为主,人工为辅
在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上,以体现自然风貌为主,人工景观点缀为辅,各种建筑的布局合理,密度、造型和风格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风光为基,多元支撑
那拉提森林公园是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集观光、度假、娱乐、疗养、健身、探险揽胜、科学考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森林旅游胜地。总面积10万亩,经营面积6025公顷,公园分三大景区:大东沟风景区、鹿鸣峰登山区、云杉苗圃观赏区。
1、核心标签: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公园
2、地理位置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中轴延长线的最北端,是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占地约680公顷。北五环路横穿公园中部,将公园分为南北两园。
3、资源特点
南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北园则以小型溪润景观及自然野趣密林为主,是北京城区当之无愧的“绿肺”。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内,不仅有层峦叠翠、湖光山色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展现了顶尖科技与绿色环保理念的奥运场馆,更有充满中国古典文化韵味的特色建筑和设计细节,以及为观众提供最大方便的交通场站和人文关怀设施。
4、成功关键
以森林为载体,定位清晰化,休闲功能完善化
目标定位:
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会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大森林和休憩大自然。
核心吸引物:
不仅服务于奥运,还服务于市民,集体育、文化、艺术、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活动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内容丰富的休闲场所。
功能分区:
森林公园由于现状五环路的存在而自然地形成了南区与北区两个部分,二者分别规划成以生态保护与恢复功能为主的北部生态种源地,以及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南部公园区。
北部公园
生态种源地,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功能为主,尽量保留现状自然地貌、植被,形成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景观。公园减少设施,限制游人数量。
南部公园
定位为生态森林公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的构建为主,山环水抱,创造自然、诗意、大气的空间意境,兼顾群众休闲娱乐功能,可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和景观景点,为市民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
1、核心标签:东北异域风情森林度假区
2、地理位置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横道镇,位于301国道214公里处, 301国道和滨绥铁路穿镇而过,距省会哈尔滨市258公里,距东部中心城市牡丹江市42公里,距东部地区航空港牡丹江海浪机场54公里。3、资源特点
自然资源
位于长白山脉的原始生态系统,典型的东北山地风光,平均海拔900米,各种树木28科100多种,森林中栖息东北虎、棕熊、野猪等多种野生动物和珍禽,蕴藏着100多科200多种中药材和品种繁多的野果野菜,蕴藏着丰富的花岗岩等金属和非金属矿21种。
人文资源
横道镇是一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小镇,这里曾是中东铁路的中转枢纽,是俄罗斯人在东北地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而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镇内留存了200多处俄式建筑,并有黑龙江省唯一的木制东正教堂依托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这里兴建了俄罗斯风情园。
4、成功关键-一资源整合再升级,异国文化与自然美景的精深结合
威虎山影视城
为拍摄《林海大英雄》而筹建的,是中央电视台和黑龙江省电视台在东北唯一的影视拍摄基地。该城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有林海镇、夹皮沟村威虎厅、河神庙、城门楼五大主要景点。
俄罗斯风情园
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已建成三个度假区:即家庭、团体、高级度假区;三个功能区:即戏水垂钓区、冰雪娱乐区、餐饮商服区。
东北虎林园
虎园占地面积387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饲养繁育基地。现已建成虎园、幼虎园、鹿园,东北虎展览馆,虎旅游纪念品销售中心等场馆。
七里地生态民俗村
总面积2330亩,突出优良自然生态与汉族、满族、朝鲜族民俗风情。同时又有一系列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