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规划》由15个部分组成,分三大板块,对“十四五”体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围绕体育强国建设,力求推动“十四五”体育重点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规划》内容涵盖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北京冬奥会备战与冰雪运动发展等主题,并明确了这些领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1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点明了2035年体育强国建设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
2035年体育强国建设远景目标将分步实施。即“通过未来5年努力,各领域、各项目、各区域实现较大发展、取得重要成果,体育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体育强国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到2030年,体育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充满活力、市场规范有序、人民积极参与、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的制度生命力、大众亲和力、国际竞争力、经济贡献力、文化软实力、世界影响力充分彰显,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则分为8个方面。
分别是:
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
竞技体育实力再上新台阶
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体育产业发展形成新成果
体育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体育对外交往做出新贡献
体育科教工作达到新水平
体育法治水平得到新提升
其中,在全民健身方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从2020年底的2.2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要从2020年底的37.2%增长到38.5%。在体育产业方面,目标是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
2
近期工作规划
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工程将打通“业余和专业”的界限
文件提出,“在现行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政策框架基础上,打通业余和专业之间的界限,按照科学合理、便民利民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规范、面向全体公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政策体系。
支持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
要“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积极探索与地方、高校以及俱乐部等社会力量联办共建国家队新模式,引入国家队竞争机制”。
“三大球”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焦点
三大球以篮球,足球,排球为主。
完善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鼓励职业俱乐部与当地大中学校、体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共建共享,强化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建立学校、体校、俱乐部一体化青少年篮球发展机制,推动小篮球联赛与四级校园赛事规模质量全面发展,小篮球赛事活动参与人数不低于1000万。
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业余足球俱乐部和校园足球社团,依托社区培育会员制足球俱乐部和其他青训机构,实现在全国各省区市足协注册的各类足球俱乐部 (含校园队伍)5万家以上,实现注册球员150万人。
加强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
愿成为优秀运动的学生解决后顾之忧,鼓励各地建成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由小、初、高、大学组成对口升学单位,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
3
体育发展与城乡互动
区域互动,全面发展
通过重大区域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紧紧抓住北京2022年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契机,逐步缩小区域体育发展水平差距,推动体育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全民健身热潮喷涌勃发、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体育人才培养科学高效、体育文化建设繁荣兴盛、体育开放水平大幅提升。
优势驱动,特色发展
《规划》“鼓励各地发挥地区优势,打造各类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示范区、功能区”,比如支持甘肃省建设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绿色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示范区、海南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等。
《规划》提出“加快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体育事业,建立对口帮扶机制”,“落实党中央治藏治疆方略,推动组团式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体育工作”。
《规划》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通过“体育+”“+体育”,精准设计特色体育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各类体育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助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城乡联动,一体发展
《规划》聚焦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同频共振,设置了“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和“体育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两个专栏,提出打造“体育特色村庄”,打造“50项‘最美乡村体育赛事’”、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赛事名城”等具体举措,“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发挥县城、县级市城区、特大镇体育‘补短板’功能,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
4
体育产业与文旅融合新增长点
露营休闲度假游
随着近年来自驾游、自由行等新兴旅游方式的逐渐崛起,房车旅游作为一种能够自由调节旅游步伐、随时随地体验各地风土人情的旅游方式,正逐渐被年轻人接受,房车市场也持续升温。
以“小聚集、大空间”为主要特点的露营休闲度假游将成为新的体育旅游消费热点。
红色体育旅游
红色旅游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以红色徒步为代表的红色体育旅游,将是游客参与红色旅游的重要形式。
今年,红色旅游如火如荼。一些地方推出徒步和红色旅游相结合的体验,畅游绿水青山,传承红色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动情的歌唱中,“徒步雪峰山,重走红军路”2021年湖南怀化市春季自驾徒步旅游活动日前举办,自驾游、徒步游爱好者在怀化追寻红军足迹,探秘怀化人文山水之美。
4月份,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推出26条“漫步北京清明节红色旅游主题游”线路,其中包括重走“五四”爱国之旅、红色圣地爱国之旅、英雄丰碑缅怀之旅、烽火卢沟抗战之旅等。海南“重走红军路,发扬琼崖革命精神”红色徒步之旅日前启动,市民游客在青山绿水中体验不一样的海南红色之旅。
以青少年体育运动为主的家庭旅游消费
青少年参加的各项运动夏令营、游学等活动越来越多,这也带动了整个家庭在运动休闲方面的消费。同时,以家庭户外运动、家庭休闲运动为主的体育旅游和运动休闲旅游也越来越受欢迎。
从2015年—2019年获得融资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篮球、足球等大众传统项目,击剑、冰雪、橄榄球、棒球等小众项目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电子竞技
2019年公布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中,电子竞技被列入02大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与排球、篮球等项目并列。电子竞技将在2021年芭堤雅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以及2022年杭州亚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根据业内统计,2019年中国电竞整体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75.3亿元。电竞商业化发展将进一步助推电竞市场的增长,预计在2021年达到1651.4亿元。
体育节事活动
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更强,选择面更广,越来越多新颖有趣的体育节事活动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运动乐趣。
在疫情令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的大背景下,多元化的体育节事活动可覆盖更多有体育锻炼需求的人群,为全民健康助力。
体育公园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体育圈中引发热议。
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意见》也提出了按人口规模分级制定建设指导标准,要求各省(区、市)制定体育公园建设目标。
国家旅游度假区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包括河北省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在内的以体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度假区榜上有名。
在《关于2018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选结果公示的通知》中,吉林市北大壶滑雪度假区、虹溪谷旅游度假区、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娅豪六盘山国际滑雪度假区等入选名单,充分展示了国家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事业的决心以及体育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潜力。
冰雪体育旅游
冰雪旅游是以冰雪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产品。
《规划》提出要积极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力争取得我国冬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加强冰雪运动进校园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全面升级,不断提升本土冰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冰雪产品高端品牌。提升冰雪运动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冰雪项目国际组织合作,积极申办、承接国际大型综合性冰雪赛事。
体育赛事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举办、承办一系列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包括今年三亚亚沙会、汕头亚青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2025年成都世运会以及足球世俱杯、亚洲杯等一系列国际顶级赛事,这些赛事将会进一步夯实我国体育场馆等硬件基础设施,拓展竞赛表演市场、扩大人才规模、培育体育人口等,繁荣竞赛表演产业。
若能抓住这些机遇,努力提升赛事运营、场馆管理等方面素质,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同时,也将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注:素材综合自国家体育总局、生态体育、中国经济网及其他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