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视野 | “文旅为表、康养为核”,药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中医药+文旅”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让《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五禽戏的灵动身姿融入旅游体验,更以“文旅为表、康养为核”的模式,串联起中药材种植、药膳研发、中医理疗、文创开发等全产业链,既为乡村振兴注入“药旅融合”的活力,也为城市消费开辟“健康度假”的新赛道。

 

 

中医药文旅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提供体质辨识、针灸推拿、药浴熏蒸、太极导引等非药物疗法,并结合自然疗愈环境,形成“养生+旅游”的闭环体验。五一期间,阳朔县各医疗机构在热门景区设立中医医疗保障点,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医护人员携带针灸针、中药香囊、常用中成药等物资,提供便捷的中医特色诊疗;免费供应蜜炙陈皮山楂饮、健脾祛湿茶等阳朔特色养生茶饮。据统计,节假日期间共服务游客约1.8万人次,同时为850余名游客提供中药咨询服务,100余名游客体验了中药适宜技术治疗,将中医服务融入景区旅游场景,切实守护游客健康。

@摄图网

 

此外,旅游也为中医药非遗活化提供了实践场景。一些景区把“中医药+旅游”融合模式转化为具体实践,构建起“文旅赋能、药旅共生”的生态体系。例如,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区打造了“阿胶非遗工坊”,设置沉浸式体验区,游客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与阿胶糕制作,感受非遗技艺的温度。同时,旅游区还推出了“非遗文化节”“冬至汲水炼胶祭告大典”等特色活动,让游客深度体验阿胶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让非遗走出博物馆、走进生活”的做法,将非遗元素全方位融入旅游场景,不仅让非遗变得生动有趣、触手可及,还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潮”起来。

@大众日报

 

中医药文旅通过中药材种植、康养民宿、主题农庄等模式,积极带动农民增收。例如,在浙江安吉县,当地农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了“百草园”中药材种植基地,游客可参与采摘、辨识草药等活动,农民通过门票、草药销售及衍生品收入显著提升。安徽亳州的华佗百草园则是文化融合的典型。作为“千年药都”的核心项目,百草园不仅种植500余种中药材,还建成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非遗炮制工坊。在这里,游客能亲手体验“白芍飞上天”等非遗炮制技艺,品尝根据古方改良的药膳,中医药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能亲手触摸、亲口品尝的体验。

 


@百度

 

随着健康意识增强,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形式,而是更追求深度、沉浸式和有意义的“旅游即养生”式体验。中医药养生与旅游结合,正好提供了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有效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同时,二者的融合也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其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和经济增长点,以一种更轻松、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了中医药文化,培养了年轻消费群体,有利于其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其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极具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摆脱同质化竞争,提升目的地吸引力和附加值,并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二次消费。

 

总之,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激活了中医药的当代价值,更在城乡间架起可持续发展的桥梁。随着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双重政策加持,“药旅融合”已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城市消费赛道开辟出千亿级健康蓝海,使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医学智慧转化为惠及民生的新质生产力。

 

上一篇:博雅视野|AI+旅游:深耕攻略、导游、沉浸式三大场景,助推文旅行业转型升级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视野 | 从“悟空”到“钟馗”:国产游戏的文化使命,文旅融合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