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博雅省级全域旅游规划项目《青海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青海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将继续迈入一个更高质量、更品质化、更与时俱进的发展时代。《规划》提出,要充分挖掘青海省的生态、文化资源,发挥青海“大”文化、“美”生态、“贵”融合、“特”地脉的四大资源优势,打造旅游设施品质工程、“旅游+”多产业融合、新业态不断创新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唱响“大美青海”旅游品牌。
青海省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的重要省份之一。境内山脉高耸,河流纵横。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唯一性和多元性,为其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旅游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8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五四战略”,推进青海旅游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来打造”的发展方向,结合全省实际,重点发展省内大众游、省外高端游旅游产品。针对青海省旅游发展,会议还提出“五个三”新观点,即“三全”(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时旅游)、“三势”(自身优势、善于优势、无势造势)、“三业”(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商业)、“三精”(精品路线、精品景点、精品产品)、“三变”(产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劳动变体验),并强调要正确处理“旅游与人文、生态、民生、产业、就业、宣传推介、对口援青、高原康养、互联网+、安全、功能完善”等11大关系。
青海既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在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中,省委提出了“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对青海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要立足于生态保护优先、要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致力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更高要求。
以青海省政策为指导,博雅《青海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项目组团队赶赴青海,对当地的资源、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入实地调研,并与全省8个市州组织各地相关单位召开了座谈会,切实了解掌握各地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规划评审成果,并于2018年8月2日在西宁市举行评审会。项目成果得到了甲方极大的肯定,现场七位评审专家一致通过评审。
评审会议照片
青海按照“点线面”发展布局统筹青海全域旅游发展,一是着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优先完成5大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验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市/州、县、乡镇”的三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体系。同时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名片景区、精品旅游度假区、旅游名城、旅游特色小镇以及田园综合体项目。二是从海陆空交通体系、旅游风景廊道、旅游线路设计三大方面完善青海全域旅游“线”的建设。三是落实“多规合一”的发展理念,从硬环境和软环境加强“面”的建设。
三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布局图
四个国家级旅游风景道
明确青海各市/州旅游融合产业的发展布局及重点产业培育方向,重点培育7大国家级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近中远期),15个省级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并以省级旅游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全域旅游产业融合体系。
国家级、省级产业改革创新区
青海全域旅游发展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旅游扶贫,在国家、省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实施旅游业“引智入青、送智下乡”计划和旅游“千村万户”富民计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加大对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39个旅游扶贫项目的投入建设,有序推进、逐步实现全省39个贫困村、4114户、14164人的扶贫目标。
从旅游集散、咨询服务、旅游厕所建设、标识系统整治、公共信息服务健全、旅游安全的多个角度,加强青海服务品质提升,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氛围。
始终围绕“大美青海”主题,持续推广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广告强化覆盖、新媒体精准营销、植入性营销、全域全季营销活动等多方举措,精准定位省内、国内、国际游客来源,实施精准营销。
市场定位图
全域旅游的实质是充分利用目的地的全部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产品,是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新提升。近几年来,博雅方略陆续完成数十个省级、市级的全域旅游规划项目,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发展问题、产业升级问题、资源优化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严格落实到规划建设工作中“ 的全域发展规划战略。未来,博雅方略将持续发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青海省乃至全国的全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