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是中央推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文旅融合也给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在经过实施文旅融合的一段实践后,谈点新的感受: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发展文旅产业和融合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创造完善意义上的“旅游文化”。
1,文化是文旅发展的基石。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注重将文化内涵、文化空间、文化布局、文化品位向旅游产业深度延伸,并融入于相关要素领域,有助于提升旅游的品质。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的食、宿、旅、游、购、娱每个环节,文化无处不在。文化素养渗透于旅游的全过程,让游客在游览中感悟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事实上也就是再现和传播文化。
2,营造文化共鸣。文化共鸣融入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民间艺术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审美兴趣、以及对自然界和社会事物与特殊现象等多个层面的认同。而这些认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这就是“文化共鸣”。
3、文化与旅游融合才能实现繁荣。文旅融合它不仅极大地丰富文化本身的内涵,而且还能赋予旅游产业更加丰富的内在要素和更加广阔的繁荣空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往、交流与融合,使“个文化”(本地文化)摆脱相对封闭的地域限制,与“众文化”(广域文化)相互汲取营养精华后,取得了发展,实现了繁荣。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的重要体现,是展示形象和国民素质的重要窗口。旅游是具有显著经济特征的产业,有很强的“助推特性”主要渗透于:1,旅游的大众化。随着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和建设,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休闲度假的需求快速增长。2,旅游的全域化。以抓点为特征的“点状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社会化“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3,旅游的智慧化。科学技术、文化创意、智能引进、智慧管理的运用,对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4,旅游的市场化。各国和地区,普遍把旅游业作为参与市场分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全球旅游市场化。
旅游助推特性主要体现在:
(1)、旅游能助推经济发展
发展旅游就是助推经济,旅游业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第三产业的核心动力。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旅游产业的进步和增速,主要表现为:1,旅游市场规模增大、旅游投资总额增加、旅游经济和总收入增长。2,旅游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两位数以上。3,旅游交通的便捷,公共服务的健全,市场秩序的好转。4,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多,出境旅游健康发展。
(2)、旅游作用的文化彰显。
从文化角度来看,其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作用能产生融入和交流。旅游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旅游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文化效应,文化渗透和文化影响。这是因为:1、旅游业能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旅游也能促进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旅游对提高全社会国民素质具有突出的作用。3,旅游可以再现历史、弘扬传统、延伸文化、传承文明。
在彰显旅游助推特性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与文化及其他产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交融。
1,建格局使体制更合理
文旅的大融合构成了发展文化旅游的共同体,真正意义上的新文旅格局已形成。即:“政府主导、主管先行、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文化旅游的大格局,从宏观方面讲,就是文化旅游的社会化。具体讲,就是要想发展好文化旅游,就要构建好有利于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和有利于体制创新的融体系。何为融体系?融体系是;能调和若干不同的有关事物和意识而构成互相联系的整合体。(它是各类体系的合成物)融体系内容为;将不同的事物和意识有机整合,理出互相的逻辑关系,组合构成要素与联系。融体系的内在要素为:物质与非物质,事物与意识,条件与标准,协同与创新,一体化与跨区域……。融体系的联系形式为;融合、组合、整合、拼合、熔合、联合、汇合、结合。文旅融合后,体制+融体系及1+N格局创新理念将进入文化旅游产业(规划)领域。
2、抓转型使结构更顺畅
结构调整,就是文旅融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是文旅融合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影响发展的最大障碍和瓶颈,想之有所突破,就应用创新的方法来改变现状,用制度、措施和手段来提升功能。同时要侧重文旅人才的管理、培训和结构创新的平台构建,在转型中实现人力能量最大化、功能服务标准化、管理体制最佳化、文旅机制科学化......。
3、促融合使业态更丰富
文旅+概念和融体系的形成,将创造多种新的融合业态。如:生态文旅、山水文旅、休闲文旅、农业文旅、康养文旅、工业文旅、体育文旅等。丰富的旅游业态也可分为;1,要素业态:食、宿、旅、游、购、娱、2,产品业态:文化游、山水游、度假游、乡村游等,3,另类业态:航空、探险、研学旅行等。在抓融合和丰富业态的同时要注重跨区域、跨省份、跨行业、跨领域的纵横融合联动和业态的文化提升、功能提升、服务提升和品质提升。
4、深改革 使机制更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为文旅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规范了发展的方向。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借机、借势、借策、借法,重点解决好“大文化小影响、大资源小市场、大品牌小产品、大产业小链条”的短板问题,做到:(1)将文旅资源转化为运营资本,实施战略重组。(2)将文旅固化管理模式转化为市场认知的产品。(3)将文旅产业由官办转化为社会复合经营,具体做到五个转化: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将资本转化为优势—将优势转化为产品—将产品转化为产业—将产业转化为支柱。......
总之:文旅融合,要在“融”字上下功夫,在“合”字上做文章,并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形成强大的动力,进而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创新发展。
注:本文作者系国家旅游标准化专家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