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河南文化和旅游产业博览会暨2025夜经济发展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大会由河南省旅游协会、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旅游发展促进会、河南正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郑州市旅游协会、郑州会展行业协会、河南新发展水域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共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数百人参会,共同探讨数智化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擘画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蓝图。并同步举办十余场专题活动,助力河南文旅产业向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加速迈进。
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河南省旅游协会会长李亚白,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雪兰以及鑫宇佳创集团总经理、河南文化和旅游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马玉群发表了开幕致辞。国家文旅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孙若风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作了分享。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窦文章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以“数智化AI赋能,融合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
窦教授指出,旅游作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总书记强调要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孙业礼部长也提出让科技为文旅发展带来新惊喜。事实上,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浪潮继续席卷全球,赋能千行百业贡献更多力量。我国数字产业在 2024年实现业务收入 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能。
窦教授介绍,数智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涉及多种先进技术。关键支撑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等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为数智化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其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推动文旅产品和业态创新。通过数据驱动和 AI 技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构体验边界、优化运营效率,延伸产业价值链。第二,赋能文旅市场创新。数智化借助数据驱动和智能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解决传统市场痛点,实现从 “流量收割” 到 “价值共生” 的升级,包括重构文旅市场洞察、营销创新、渠道生态、商业模式等。第三,数智化还助力区域文旅转型,构建“数据驱动、智能决策、协同治理” 的新型区域文旅管理模式,打造“游客-企业-资源-政府”思维图谱,推动管理结构优化和智能化升级,实现资源统筹、产业协同和可持续发展。据此,窦教授将数智化AI赋能文旅归纳为“上云用数赋智”,新技术赋能文旅生产要素、环节、相关领域,打造数智文旅,构建产业链和培育生态。
基于文旅部、工信部等近几年公布的“科技+旅游”典型案例,窦教授分析了数智化如何推动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从空间尺度来看,典型项目案例在景点级应用最为集中,省级和市级应用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案例在跨区域资源整合、展示地方文化魅力以及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智化 AI 赋能文旅,实现了从静态观光到活态参与的转变,推动“文旅+百业”从单向感知转向互动分享,全方位提升了文旅产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辅助创意探索文旅新边界、创新交互个性化文旅新服务,实现文旅消费提质增效。
此外,窦教授还介绍了数字化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典型业态表现:沉浸式演艺、夜间文旅、文旅展览和文旅街区。沉浸式演艺将现实与虚拟结合,运用高科技手段提供互动参与体验,如南京《大梦红楼》等,打破传统演出界限,吸引更广观众群体。夜间文旅利用夜晚的时间和独特氛围开展夜景、夜演、夜食、夜市等项目,延长文旅经济活跃时长,如伦敦西区剧院经济等,河南的夜间文旅表现突出。文旅展览则是将文化、旅游元素结合,通过展示、陈列、互动呈现主题内容,数智赋能如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提升博物馆国际影响力,河南博物院实践走在前列。文旅街区融合文化、旅游和商业,打造综合性空间,历史文化街区引入多种业态焕活生命力,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活用资源增强产业发展动能。这些业态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窦教授强调数字化 AI 赋能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而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通过“技术-数据-场景”三位一体重构文旅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可持续方向发展。他呼吁大家携手抓住数智赋能文旅融合的新机遇,共同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