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河南文化和旅游产业博览会暨2025夜经济发展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大会由河南省旅游协会、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旅游发展促进会、河南正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郑州市旅游协会、郑州会展行业协会、河南新发展水域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共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数百人参会,共同探讨数智化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擘画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蓝图。并同步举办十余场专题活动,助力河南文旅产业向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加速迈进。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窦文章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以“夜游‘热’经济发现‘新’魅力”作了主旨演讲。
首先,窦教授指出,夜经济在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后演变为以城市夜间时段为核心,涵盖多种消费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现如今,夜游经济作为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时间延展性、业态复合性、文化体验性等核心特征。
接着,他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全国夜经济的形势。第一,夜间旅游需求持续上涨,2024 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预计达到 1.9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7%,显示出夜间旅游需求的持续上涨,而城市时隙消费、Z 世代行为革命以及 24 小时价值循环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夜游经济的繁荣。第二,共形成34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整体形成区域发展更加平衡、需求集成更加多元、技术赋能更加充分、政策协同更加有力的发展态势。第三,释放烟火气,焕发别样的生机与活力,从单纯的味觉经济到视听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沉浸式、互动式、艺术式的夜间经济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我国多地促进消费、提振经济的金钥匙。第四,深圳、成都、上海等为夜间经济提供了样式,绘制了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图鉴。
其次,窦教授分析了夜游的特点和热点。他指出,第一,夜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从单点(景点)到连片集聚区的趋势,热门“打卡点”的重要性逐渐向形成集聚区转变,各地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街、河流沿线、道路廊道等资源,构建多元且综合性强的消费生态系统。第二,夜游经济从夜间亮化向互动体验升级,通过灯光、演艺、文化 IP 等打造沉浸式体验,打造夜演、夜购、夜食、夜娱、夜宿、夜养等沉浸式体验,为游客带来更具吸引力的夜游项目。第三,从静态灯光装饰到虚拟融合的沉浸生态的泛科技应用。第四,从单向视觉刺激到全感官多模态交互叙事的范式转移,构建“生理-心理-社交”三重满足的沉浸式体验
最后,窦教授对未来夜游新趋势解读。他强调,未来夜游经济将向技术深度融合、体验极致化、产业跨界共生的方向进化,并提出了五个着力点:
1. 神经介入式沉浸体验:利用脑机接口(BCI)、生物传感器、情感计算等技术,解码意识语言,重构神经可塑性,创造 “所想即所得” 的沉浸感。
2. 可持续暗夜经济:借助 AI 光污染控制、生态照明设计等,用科技重新定义黑暗的价值——不再将夜晚视为需要驱散的客体,而是值得精心呵护的自然资本,在保障文旅活力的同时,减少光污染等,实现多重效益统一
3. 全感官元宇宙剧场:整合空间计算、数字气味、触觉反馈等技术,利用数字技术与文化娱乐深度融合的前沿形态,通过整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等多维度感官体验,构建出超越物理空间限制的沉浸式虚拟剧场,重构人类的娱乐与文化体验范式,实现 “全感官沉浸” 与 “交互叙事” 的双重突破
4. 自主进化型夜游系统:依靠 AIGC、数字孪生、强化学习等,打造AI 驱动的沉浸式夜间文旅新范式,让夜间场景从 “预设的静态舞台” 转变为 “会呼吸的动态生态”。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算法迭代,使系统能够根据游客行为、环境变化、季节更替等因素自主调整夜游场景的内容、体验形式及运营策略,实现 “千人千面” 的个性化夜游体验与高效运营。
5. 蜂群式基础设施网络:利用5G专网+边缘计算+自主无人机,重构“人-文-景-技”深度融合的文旅体验的 “数字共生体”,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 “去中心化、自组织、鲁棒性” 为特征,通过分布式智能节点(如智能导览设备、AR 终端、环境传感器、服务机器人等)的自组织协同,实现资源动态调配、场景自适应构建及文化价值的沉浸式传递,推动文旅产业从 “单向服务” 向 “共生共创” 转型。
窦教授表示,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夜游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且夜游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未来将继续以多样化、创新性的业态和模式,引领文旅产业的新魅力与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