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众度假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深度体验为核心的休闲农业游迎来了新的爆发点。据数据显示,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从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休闲农业将实现20%~30%的增长。到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市场规模将接近5900亿元,成为时代发展大趋势下的又一个风口。
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提高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生态休闲农业起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于是生态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
相较国外,国内的休闲农业发展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国休闲农业开始发展,到2l世纪初,休闲农业己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新态势。 “十二五”以来,全国休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
近几年来,政府屡屡发文,将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国家的高度。
早在2015年年初,农业部就专门成立了由农业、经济、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27位院士、专家组成的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典型模式、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等研究,以充分借助外智,更好地履行休闲农业行业管理职能。
2015年6月,农业部就发布了《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7年年初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十三五”规划纲中提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业农业等新业态。
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彰显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二、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产业其核心是当地的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多是依托当地的优美的田园风景,将其与当地的古镇、民俗等结合,实现多产业融合。一般来说,休闲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田园农业游
田园农业游是指依托当地优美的田园风光,进行观看农业活动、购置绿色食品、体验农业活动等。如各种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生态农业科技园,各种农家乐等。
代表案例:薰衣草蓝调庄园
在传统的土地农业发展中,土地与时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而蓝调薰衣草庄园大胆革新,提出了时尚农业的概念,将年轻人流行的时尚、浪漫元素注入土地,成功实现了休闲农业转型发展。
此外,蓝调庄园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理念,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创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以农业作为依托,逐渐向旅游、文化、商业等多领域渗透,打造相关产业链,真正实现了以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科普观光游
科普观光游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
代表案例:北京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始建于1998年,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10年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议验收,是北京市首批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
小汤山农业园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实施“科技带园区,园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工程,已经形成了“七区一园”的发展格局,即:以工厂化育苗为主的林木种苗区;以应用3s定位系统生产为主的精准农业区;以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为主的水产养殖区;以饲料、食品、蔬菜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以温泉水疗健身为主的休闲度假区;以有机果蔬生产为主的果蔬种植区;以鲜切花生产和园林苗圃为主的园林园艺区;以花卉种苗组培为主的籽种农业园(即中心园)。
三、特色产业主题庄园,如酒庄等。
将葡萄酒产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便构成了酒庄的发展模式。酒庄一词源于法国,是指一个独立的葡萄酒生产单位,即从葡萄种植、栽培、采摘,到葡萄酒酿造、灌装、储存、品鉴、销售整个过程,全部集中在一处完成的场所。酒庄多规划建设在风光优美、气候宜人、阳光充足的山谷或海边,本身就是个旅游的好去处。在酒庄中,人们可以感受葡萄酒相关知识,还可以休闲、娱乐、健身、度假。
代表案例:北京张裕爱斐堡葡萄酒庄
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在原有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基础上,爱斐堡还配备了葡萄酒主题旅游、专业品鉴培训、休闲度假三大创新功能,开启了中国酒庄新时代。酒庄内还设有多个欧式建筑,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它也是旅游业的四星级景点。
在酒庄可以体验各种定制化服务:
(1)现场留念个性化:游客可以把现场拍照或者各种酒庄风景照片、各种世界名画图片等整合到已经设计
好的酒标模板上,打印出个性化酒标。
(2)事件酒个性化:基于张裕爱斐堡重大事件,酒庄将推出少量的爱斐堡市场特供酒。
(3)庆典个性化 :游客可以为自己的结婚周年、生日制作庆典纪念酒。
(4)市场个性化:酒庄可以制作企业开业庆典、周年庆、企业年会、企业大型活动等的所需要个性化酒。
四、综合性的休闲度假基地
以农业资源为核心,形成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基地。台湾休闲农业起步较早,各种综合性的休闲农庄比比皆是,为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
代表案例:台湾香格里拉农场
台湾香格里拉农场位于宜兰县冬山乡大进村的山丘上。海拔250公尺,四面环山,风景秀丽。25度的年均气温使得当地气候极为舒适,具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气候资源。农场原来只栽种果树,后来逐步增设农产品展售区、乡土餐饮区、品茗区、住宿度假区、农业体验区及森林游乐区等,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兼具采果、休闲、度假、生态等多功能的旅游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也是一间最丰富的自然教室,里头的生物种类包罗万象,有猕猴、树蛙、萤火虫、蝴蝶(凤蝶)和各式植物,年纪不分大小,都适合在这里学习属于大自然的珍贵知识。
三、开发休闲农业要点分析
开发一个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各方要素综合评定,因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并不是所有的乡村和土地都适合做休闲农业,需要提前做好调研。一般说来,开发休闲农业之初,要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具备核心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
休闲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功能,优质的农业资源是打造休闲农业的核心,因此,搞休闲农业选择开发地时一定要注意,休闲农业资源的质量和价值越高,其旅游吸引功能就越强,其效益就越有保障。休闲农业资源一般包括自然风景类、古镇古村类以及特色产业类等。
2、是否有优质的地理文化条件
休闲农业资源因受自然条件影响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休闲农业开发地的综合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开发的类型和方向。自然条件对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所在区域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等因素方面。
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必须建立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之上,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地下水,丰富的地表水,优良的水文状况,丘陵和平原相间的地貌,肥沃的土壤,较少的灾害性天气,是非常适合开发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的好地方。
3、是否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休闲农业开发的方向、规模和效益取决于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包括资源开发地的地理位置、交通通达性、依托城市和相关旅游区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在区域经济产业中所处的地位等,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区位、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休闲农业的区位选择应以市场为导向,一般要求布局在城乡接触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