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景区运营 | 国家发改委下发“降价令”,摆脱“门票经济”的景区将走向何方?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各地区要以5A级国有景区为重点,通过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清理规范门票价格“额外负担”等,在今年“十一”黄金周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指导意见》明确了两阶段目标:一是2018年,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要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到2020年,要基本健全以景区正常运营成本为基础,科学、规范、透明的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近年来,部分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过高,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一方面阻碍了游客的出游热情,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发文,重点国有景区降价时间表终于出炉,为推动景区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下了一剂强力药方。《意见》出台后必将导致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全面下降,激发更多的游客出游热情,促进大众时代旅游发展。

门票经济导致旅游产业经济结构扁平化

门票经济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旅游市场内,经营者和管理者以收取门票为主导盈利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旅游经济体制。旅游景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所在。旅游景点的资源品味、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既是旅游业形象的总体体现,也是旅游者是否满意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

门票经济的产生与景区、游客、市场等因素息息相关,是旅游时代的综合产物。一方面,旅游景区趘一种不可再生的共同资源,需要很好的维护与保护。通过设定特定价格门票,来限制游客数量,已达到保护生态文化环境、维护相关设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一些景区资源本身具有极大的独特性、稀缺性、唯一性等,需要特定的价格来体现其价值。受经营方式、服务项目、管理方式等因素限制,国内许多景区包括重点国有景区在内,长期以来都依凭固有的资源禀赋“靠山吃山”,或多或少存在着“以景养景”的门票经济问题。旅游业包括吃、住、行、娱乐、购物、交通等多个要素,但一些景区把旅游带来的直接门票收入看得太重,却对间接经济的带动,对生态环境、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重视不够,折射出景区经营者、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心态。

适当降低门票,激发游客出游热情

当前,我国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趋势。然而,与发达经济体旅游业相比,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去年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出游7次,而我国人均出游3.7次,仅约一半。门票价格过高,被视为制约旅游经济的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超六成旅客认为门票是影响旅游出行的首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偏高”的游客高达72.3%。也有数据显示,我国249家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超过100元的景区数量占比近一半。通过降低门票价格,将大大提升景区的人气,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多重利好。

以湖北宜昌为例,自从三峡大坝门票免费政策实施以来,三峡大坝旅游作为长江三峡区域经典景区的品牌带动效应得到显著发挥,人气持续增长。免费后,围绕三峡大坝的工业游、科普游等一系列新业态出现,去三峡大坝旅游的客源半径进一步扩大,入宜自驾游、周边乡村游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也带动了整个宜昌市的旅游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减轻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是倒逼国家重点景区探索更多业态的旅游经营方式,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周边商品等多种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是关键

大众度假时代,传统的旅游业态与旅游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由少数人能够参加的奢侈活动转变为全民皆游客的时尚生活方式,而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有了极大的提升。细腻的产品设计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更注重品质。从观光到休闲、从景点到全域,游客需求更多样、眼光更挑剔。与此同时,满足这种新现象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多,从民宿的兴起,到露营地的走俏,再到如雨后春笋般的“旅游+”商业模式,更加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有所求就有所需。这为传统的景区门票经济升级提供了客观条件。

事实上,只有倒逼景区转型升级,把门票带来的收益贡献下降到比较次要的位置,才能使高烧不退的门票涨价降温,促使旅游产业链做长,促进旅游产业整体做大,进而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而从趋势看,旅游业由“观光经济”转化到“度假经济”是必然趋势。

博雅认为,景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新思路:

1、 做好全域旅游的文章,通过目的地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服务水平等提升景区的综合吸引力。
2、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打造出独特、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创意商品等,提升游客二次消费。
3、重视夜间消费市场,开拓旅游演艺、民俗体验、夜色风情街等丰富的夜间消费产品。《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等经典旅游演艺已成为当地旅游的招牌产品之一。博雅参与投资运营的大阳古镇,夜色尤为吸引人。传统民俗“打树花”铁树银花,璀璨夺目,穿着古装带着面具的人们,围绕篝火欢声起舞,打造出一个令人神往的穿越般的神话体验。为其他景区依托民俗提升游客夜间留宿率,进而提升二次消费提供一个思路与线索。

4、民以食为天,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食”文化。如山西袁家村,以关中民俗体验为出发点,打造出令游客久久回味的“吃货天堂”。
5、重视景区的文化内涵,给予游客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以文化融入到旅游景区开发,塑造独一无二的休闲体验。如拈花湾“禅行”光影秀,以灵山小镇·拈花湾的山水禅境和唐风宋韵的景观建筑为载体,辅之以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和舞台表演艺术,给予游客极大的艺术、文化感染力和震撼力。

6、科技化时代,依托景区自身的资源及优势,合理引进智慧化旅游设备,提升景区趣味性。
7、依托景区资源,拓宽旅游业态,开发旅游小火车、热气球、直升机等特色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同时提升景区收入水平。
8、住宿为旅游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开发针对不同游客的多种住宿产品,如星级酒店、特色民宿、亲子游民宿、情侣酒店等,提升景区吸引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旅游产业的角度来说,即是游客对于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需要与旅游产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景区来说,只有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提升景区内在品质,并依托景区自身的资源向旅游全产业链延伸,不断拓宽旅游新业态,才能满足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解决旅游市场长期存在的供需不协调的矛盾,推进旅游产品的升级迭代,进而减少景区对门票的依赖,开拓出一条可持续的景区发展之路。

 

上一篇:休闲农业|乡村发展,看国外创意农业大PK 返回列表 下一篇:童话小镇火爆全球·超级IP特色小镇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