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关注 |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博雅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

​•2016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要求各相关部门和沿线省份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组成单位和有关地方高度重视,密切沟通协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印发,为沿线省份完善分省份建设保护规划,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整合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长城精神文化研究发掘、环境配套完善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数字再现工程,突出标志性项目建设,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整合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的思路优化总体功能布局,深入阐释大运河文化价值,大力弘扬大运河时代精神,加大管控保护力度,加强主题展示功能,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提升传统利用水平,推进实施重点工程,着力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根据红军长征历程和行军线路构建总体空间框架,加强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教育培训工程,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着力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呈现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长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新符号,将有效带动、助推长城文化经济带的繁荣和发展。
博雅方略认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有四个“合一”、三大路径。


1

四个“合一”


总长度逾2万公里的长城遗存散布于15个省区市,关联众多领域,这不仅是对文化遗产、文物古建的保护,更与各地风光风貌、民风民俗、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关系紧密,是汇聚情感、传承文脉且涉及数亿人的活态空间。
长城国家文化建设首先要“知行合一”,担当使命。

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知”,通过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向世界传播长城文化、服务于满足人们对世界遗产长城的向往”是“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始终坚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的原则。
二要“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尊重文化,注重文脉的完整与保护,避免伪建仿建泛滥、重建式破坏;要尊重“人”,强调地域文化系统的保护,避免文化空心化、过度商业化造成的文化断层;要尊重环境,推动园景城乡一体化。
三要规划先行,且要“多规合一”。
一个公园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实现国土空间、土地利用、城乡发展、文物保护、生态保护等综合统一。
四要“规建运合一”。
作为国家工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准高,投资也极其昂贵。长城文化集聚在中西部偏远地区,投资、建设、运营的压力更甚,更需要“规投建运”一体化,即规划单位、投资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全程参与长城文化产品的挖掘、梳理及创新,并整合资源打造一体化平台,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
三大路径


目前,保存现状较好的长城段均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形式存在。除八达岭、慕田峪等知名长城段,大多数长城段文化内涵挖掘相对匮乏,文化概念相对模糊,断代研究、形制研究等基础性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导致公众对长城历史价值、当代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笔者认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三大路径。
一是整合长城文旅资源,打造“中国长城”品牌。
加强长城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充分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外延及拓展,从国家层面提炼长城文化IP集合,形成长城文化生态圈。在此基础上,充分借助科学技术和艺术表达手法,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团(以下简称“博雅方略”)在山西娘子关景区规划中,立足“万里长城第九关”千年底蕴,集关隘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非遗文化于一体,将艺术元素、时尚元素、科技元素、创意元素充分运用在文化表达的各个方面,打造全国知名长城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山西段)的先行先试区。


《山西·娘子关景区总体规划(2020-2030年)》项目资料图


二是保护优先,精细化开发,走高品质之路。
在国家文物局对长城资源调查认定和评估中,保存现状较好的长城人工墙体仅占总数的12.3%,大部分以“野长城”的形式存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第一要务是保护,要建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开发协调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公园建设要精细化,从顶层设计、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向国际通行标准看齐,以文化为基础、创意为核心、旅游为载体、产业为目标,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在得胜堡文旅总体规划中,博雅方略以得胜堡的历史文化脉络为基底,以戍边文化、商贸文化、特色乡村产业为依托,建设集遗迹观光、军事体验、研学旅行、主题户外游乐、乡村体验为一体的新荣区得胜文旅特色小镇、得胜文旅休闲度假综合体、长城古堡群研学基地、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实现了长城保护事业与公园产业的良性互动。


《山西得胜堡(长城)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2020-2035年)》项目资料图


三是与区域一体化相结合,推动区域、跨区域整体开发。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融入更高级别的全域旅游体系、融入区域一体化体系,以顶层设计统领公园跨区域整体开发;同时需要因地制宜,尊重地域发展差异,通过标准化、制度化,向消费者呈现统一的服务和配套。此外,长城国家公园的各个园区还需要在竞合中追求差异化,发掘自身竞争优势,形成共赢的体系。

 

刊登《经济》杂志2020年11月刊


据了解,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继续加强整体统筹协调,尽快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指导沿线省份推出分省份建设保护规划,着力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突出、贯通衔接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体系。同时动员各方面力量,建设投融资平台,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旅游报

上一篇:博雅关注 | 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公示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关注 | 发挥旅游业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