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关注 | 发挥旅游业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丰富多样的服务和消费产品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而发达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则是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驱动产业。旅游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是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同商贸流通产业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什么
据《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准
据《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可以推测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国际化程度高:进口规模大,国际化渠道多,国际商品国际服务多,国际交流频繁,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强;
第二,消费基础好:城市经济基础优质,第三产业发达,服务业竞争充分,人口购买力强,社消总额高,消费规模大;
第三,营商环境优:消费环境好,服务体系健全,配套设施完善;
第四,辐射范围广:交通便捷,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辐射周边,带动能力强;
第五,打造消费地标:知名度高,消费环境优质,业态丰富的城市地标,融合消费与文旅双功能。

首批培育建设的五大城市

01
上海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和新零售的“试验田”和“竞技场”,也是国际零售商和国际知名品牌集聚度名列全球前茅的城市。商务部消息,2018年,共有835家上海“首店”落户,2019年上海至少还能力促500家品牌“首店”落地。2018年4月,上海市发布《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02
北京

北京在2017年的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上便提出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18年,北京出台《北京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将北京打造成为特色突出、品质高端、功能完善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消费枢纽城市。

03
广州

广州发布的2019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14.68亿元,增长7.7%。从消费市场规模来看,广州已经具备了从一般消费城市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跃升的基础。此外,广州围绕着引进全球顶级零售商和国际品牌、国内知名品牌和品牌旗舰店,大力推进时尚消费品零售业发展。广州还打造了“国际购物节”和“国际美食节”两张名片,在广州除了可以“买遍全世界”,还可以“吃遍全世界”。

04
天津

据了解天津市联合多部门制定了《天津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目标是要建设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独具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十四五”期间,建成能级持续跃升的消费资源集聚地、国内外闻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繁荣繁华的商业创新城市和交通畅达的流通枢纽城市。

05
重庆

2019年1月,在重庆全市商务工作会上,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表示,“重庆将统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消费聚集、品牌汇集、流通集散、价格形成、产业服务的中心功能。”
2020年1月,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国际消费集聚区建设等十大工程,提档改造中央商务区,建设智慧商圈和国际邮轮母港,培育首店经济,发展夜经济。
链接能力、配置能力、输出能力
作为深化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具有广泛“链接”能力、超强消费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更具有文化、教育、科技、服务输出能力。这其中,丰富多样的服务和消费产品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而发达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则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驱动产业。
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经验中不难看出,这些城市不仅具备便利、发达的国际“链接”通道,也能借助独特、多元、高品质的文化艺术和宜居宜游的城市魅力,每年吸引数以千万计的国际旅游者。
可见,旅游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是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同商贸流通产业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相关政策文件和各地实践探索,围绕如何发挥旅游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 是要注重文旅结合,体现本土化特色。
旅游消费作为涉及人口流动的复杂社会、文化和经济行为,必然与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文化消费密切相关。决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生命力的,是消费背后的文化繁荣。要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努力推动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体现中华文化的消费品牌;要善于创造新的消费场景,积极探索在传统消费环境中附加科技、艺术、时尚、社交等元素,打造集聚高端消费资源和沉浸式体验场景的商业综合体;要持续提炼消费文化,打磨地域特色、亮点,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创产业有机结合,活化文物遗产,办好文体节会,培育时尚消费,打造本土化文旅产品品牌。
二 是坚持扩大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
要加快试点探索国际通行的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外商投资消费服务领域,重点加快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新兴消费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步伐;要积极拓展国际航权航线储备,推进城市免税城、综合体验店布局,把离境退税商店设到重点商圈、景区,扩大“即买即退”试点范围;要支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用好用足过境免签等政策,完善重点景区和商圈支付、语种、应急等便利化功能;要加快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消费载体建设,努力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和购物于一体、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标志性商圈,针对现有商圈、景区,不断融合国际时尚与地方特色,注入文化、时尚、创意、休闲、绿色等新消费元素。
三 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体制机制。
顺应新发展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要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不断提升数字赋能水平,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好传统商业模式提升、改造,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引领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同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要强化协作联动,整合政策资源,发挥政策合力。要破除制约消费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宏观政策方面,强化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调控与保障,让广大居民有“敢消费”的意愿和“能消费”的能力;要持续打造开放、便利、安全的消费环境,做好国际化、法治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建立消费领域对外交流机制。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第一财经等综合整理。

上一篇:博雅关注 |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博雅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关注 | 解读:非遗与旅游融合 必将实现“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