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从我国交通对旅游发展的作用、交通在旅游消费和收入中的特点以及国家重要的旅游交通政策等方面对旅游和交通的关系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从公路、铁路、航运、航空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最后介绍了交通发展对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催生作用。
辞源称“凡减少或排除因地域阻隔而发生困难者,皆为交通”。旅游需要“有钱、有闲、有交通”,交通是必备要件之一。交通的基本词义是相互沟通,往来通达,它是人类实现超地域交往的方式。“交通格局决定旅游格局。”伴随着我国旅游即将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大众旅游和度假时代,也是高速公路网络、高铁网络构建、航空发展及游轮的时代的到来,一个囊括海陆空,以中国速度打破传统时间地理概念的构建传统旅游格局的时代的到来。
1、交通和旅游概述
自古以来,交通与旅游紧密联系并密切相关的,从古罗马人的公路旅行到现代巨型客运飞机旅行,每次交通发展和技术突破,都能帮助人们更快更舒适地走得更远。旅游是旅行与游览的综合,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使交通旅行成为旅游的必要环节和基础,旅游者离开居住地或工作地,前往目的地进行短暂的游览,然后再回到居住地,形成一个完成旅游过程。
1.1 交通和旅游促进
中国旅游三十多年的发展,交通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30年来,交通方式的改变和速度提升,也为旅游业腾飞插上了翅膀。尤其是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的快速发展,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增加了人流,扩大旅游的半径,形成了新的产品,拓展了产业类型,增加了旅游收益,改变了旅游格局,促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通达性和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出行需求,西北地区风景道的出现和南方大量绿道的建设以及青藏铁路旅游铁路的建成,实现了我国由传统的旅游交通向交通旅游的转变。因此,我国的交通变革,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功不可没。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而交通是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条件。空间上,旅游由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三部分构成,长途或短途交通连接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及暂住地与景区,成了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要手段。交通是旅游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旅游交通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旅游业发展,交通条件及路线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旅游的发展状况,交通是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力大小和开发规划的关键因素。旅游交通畅通,旅游者才能“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旅游服务、设施和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保证旅游业正常发展。否则,便会产生“瓶颈”,导致旅游服务、设施和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严重制约和抑制旅游业的发展。
交通作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状况的好坏和交通技术的进步都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选择。包括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日程安排、旅行质量、旅游体验以及满意度的评价。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与交通相得益彰,共生共荣,不可分离。
1.2 交通在我国旅游消费中的特点
(1)旅游空间距离日益增大我国疆域辽阔,不同旅游目的地相距甚远;同时我国距主要客源国较远,跨洲旅游更多是远距离的旅行;游客交通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增大,交通旅行时间占据了旅游的大部分时间。随着社会经济、交通技术的发展,游客对速度、舒适度、换乘便利等的需求日益提高,交通花费的时间减少,旅行的交通费用会增大。
(2)交通费用是旅游中最主要的支出,占旅游收入的比重相当大,同时也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我国疆域辽阔,国内旅游中交通占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甚至更高。国际旅游因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跨洲旅游交通花费占据更高比例更大。
(3)交通旅行中沿途欣赏到的风景,也成为游客旅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广人稀地区,我国西部及加拿大、澳大利地亚等,公路旅游、铁路旅游、邮轮旅游、高铁兴起,沿途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形式。
(4)交通是旅游者在旅游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服务,交通质量和服务往往决定了旅游的效果。交通可达性和舒适度是旅游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抽样调查统计60%左右的游客认为交通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最重要。所以,交通旅游工具也成了目的地,例如邮轮旅游。
1.4 有关旅游和交通的国家政策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创建真正的旅游交通体系。从旅游交通发展顶层设计、改善旅游通达条件、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优化旅游航空布局、提升铁路旅游客运能力等每一项,都要求至少需要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铁路局中的两个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首先,旅游风景道体系要建立,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为旅游出行来服务;其次,高速公路服务区必须要进行“服务区革命”,以自驾车为核心,把服务区变成休闲区、变成购物区。构建围绕旅游者的交通设计和交通服务体系。航空港、铁路车站须要建立大量的汽车租赁体系,满足人民对高铁的需求;再次,“十三五”期间,要考虑建几个带有标志性的国家级风景道。
2017年2月,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如期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新型旅游交通运输体系,为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为产业报国、旅游为民作出重要贡献。《意见》全面中肯涵盖了目前旅游产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相关资源的需求,不仅对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等基本旅游配套交通提出了与旅游融合对接的优化发展方向,对步行道、景观道、自驾车营地等平民化旅游交通配套需求提出了明确意见,还对游艇、邮轮、低空飞行等中高端旅游需求予以呼应,覆盖了旅游需求的各层次和类别。
这些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从当前我国快速崛起的大众旅游对交通运输新需求出发,将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协同、高效发展提供保障。将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大幅提升旅游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未来的“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更加方便游客出行、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2.交通作为旅游基础设施
交通作为旅游业的基础,对旅游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愈加凸显。交通是发展旅游的基础骨架,也是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大众旅游时代,要解决旅游交通的进入性、便捷性问题,对中国乡村旅游、特色民宿,进而对我国一些经济贫困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国民游遍中国的旅游梦搭建起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让这些地方会变成金山银山。
2.1 公路交通旅游
实际上,我国的公路建设已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依托著名公路、桥梁和服务区等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公路发展却落后于西方,尤其是公路衍生服务产业与旅游休闲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公路建设“以车为主”的标准和旅游建设“以人为本”的原则,构成了突出的“人车”矛盾。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自驾游群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新旅游发展形势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将公路本身转化为景区或景点的诉求愈发强烈。
因此,我国将提升公路交通的旅游功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休憩娱乐、物流、票务、旅游信息和特色产品售卖等服务,设置房车车位、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结合重要景区灵活设置出入口;完善普通公路旅游服务设施,以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试点建设为契机,路侧空间富裕路段设置驿站、简易自驾车房车营地、观景台、厕所等设施;根据需要在农村公路沿线增设简易驿站、港湾式停车带和观景台;旅游部门要进入道路的建设,风景道要把各种类型的度假区,各种类型的露营地、宿营地,各种类型的观景台串在一起构成一个风景道体系。
2.2 铁路交通旅游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网越来越完善,铁路线密度越来越大。全国铁路运行图进行了多次调整,提高运行动力,为旅客出游提供方便,进一步催热了铁路旅游热潮,带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如此,铁路客运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铁路出游将成旅游发展新引擎,铁路旅游圈正在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将带动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铁路具有较为明显的出游优势。首先,游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准点率较高;其次价格较平稳,无淡旺季之分,是更经济的出游方式;且铁路覆盖率高,方便游客出行。因此,发挥铁路交通网优势,构建“旅游景区大联通、游客出行大公交、旅游列车大循环”的“铁路+旅游”融合联动发展新模式,用旅游列车把最美的旅游资源、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起来,为游客出行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游客组团环线、私人定制、自由行等多样性需求,倡导深度游、体验游,推动旅游向全域化旅游转型发展。
我国高铁网络日益健全,高铁给沿线各地旅游带来发展良机。高铁旅游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经济、用时短,跨度长点。同样的产品会出现不同的时间长度、价格,更加多样性,客户的选择余地会更大。“高铁游”推动旅游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拓展转变,“跟团游”被“自助游、深度游”替代,“人流”变“人留”,拉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收入,变传统观光型旅游潮为多元融合型旅游经济,为旅游经济转型发展带来机遇。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高铁客流已占到了铁路整体客流的40%左右,成为黄金周旅游头号“主角”。
2.3 航空交通旅游
根据国外的一家航空研究,到2015年,我国航空业和旅游业可能出现的变化,就是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低成本、长途航线市场。北京和上海依然会牢牢占据中国国际航线的枢纽地位,中国另外10多座城市也在新辟国际长途航线。国内外的航空公司采用“低成本、长途航线”的理念,通过航线扩张,进军中国旅游市场;借助营销等手段从依赖旅游团向依靠散客转变,为大众旅游时代的中国游客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届时,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一派繁荣。
航空港也要创新。国外的航空港大部分停的都是租赁车。国内将加强航空港地建设上,开展空港基地巡游,完善落地自驾服务,培育专门面向游客的车辆租赁企业;此外,。在航空交通旅游方面,发展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支持开发低空旅游线路,鼓励开发空中游览、航空体验、航空运动等航空旅游产品;推动通用机场建设,建设低空旅游产业园、通航旅游小镇与飞行营地。
2.4航运交通旅游
“邮轮(游轮)即旅游目的地”成为水运交通旅游的座右铭,促进我国邮轮(游轮)旅游的发展和港口建设的发展。邮轮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历史。而我国邮轮业起步于2006年,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开辟了第一条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航线,随后公主邮轮、蓝宝石公主号、钻石公主号等带来的出入境人员总量接近2005年全年的从海港口岸入境人数,众多国际化邮轮公司进驻中国。2007年、2008年世界邮轮大会在中国召开,知名国际邮轮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对我国邮轮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2015年中国正式成长为全球第四大邮轮市场;国内航运长江干线、珠江干线及滨湖地区等有条件通航水域有序发展内河邮轮旅游。2016年我国11大邮轮港(大连、天津、青岛、烟台、上海、舟山、厦门、深圳、广州、海口、三亚)共接待邮轮1010艘次(同比增长61%),邮轮旅客出入境4567370人次(同比增长8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市场,上海已经成为亚洲最大邮轮港口城市。2017年是中国邮轮发展的黄金十年,在一带一路政策下,推广、拓展邮轮航线,中国邮轮业呈井喷式发展。
总之,随着旅游的发展,人们多数利用高铁和航空来出行,加上进入汽车时代。在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的联运方面,“飞机+铁路”、“邮轮+铁路”、“邮轮+飞机”等交通方式形成一个立体式的交通体系,短线的设计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补充。这样把航空、铁路、地铁、包括城市交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交通要宜游,依托高铁、城铁、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快进”交通网络,同时,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为旅游者服务。旅游交通呈现海陆空立体化发展态势,构建无障碍换乘,方便旅游者。
3.交通发展催生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伴随旅游消费升级,推动旅游交通产品创新成为热点。交通不仅是旅游要素之一,其本身也转化成了景区、景点的新业态、新产品。如铁路交通旅游发展遗产铁路旅游线路,景区结合铁路遗存、自然景观等,设置旅游体验或短途观光线路,开发适合旅游的观光列车等;景点景区内的缆车、索道、渡船等也是旅游新产品;帆船、飞翔伞、热气球等探险娱乐及特殊的交通工具,也成为旅游新产品;有娱乐性质,旅游交通工具如轿子、滑竿、马匹、骆驼等也给游客带去了乐趣;打造邮轮(游轮)旅游目的地,以邮轮为代表的水上旅游产品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航运拓展的国际国内邮轮航线,有条件通航水域的江河及滨湖地区的内河邮轮旅游等;围绕自驾游来提供方便的交通设施和服务在公路沿线发展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露营地等引导自驾车房车旅游发展;旅游列车将铁路和旅游融合起来,也是一种新业态。旅游专列通过委派专业人员制定旅游线路、行程及旅游计划,申请车次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方式,定时、定点、定线受到游客的喜爱。交通工具的创新本身也成了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总之随着“飞机+铁路”、“邮轮+铁路”、“邮轮+飞机”等联运方式日渐普遍,使得铁路旅游、公路旅游、水上旅游、低空旅游等交通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培育组合越来越多,不局限于此,交通服务的所有环节、方面都应该成为供广大游客欣赏、感受、体验、回味、评价的旅游产品,包括其运输工具、场站、线路及其所承载和延伸提供的食、住、行、购、娱、厕、商务、信息、环境等所有要素。
注:本文来源博雅方略,作者为博雅方略旅游研究院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