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研究 | 荒废场馆活起来—重大国际会议场馆会后利用对策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发展及各国相互依赖性的不断加深,各类国际会议的召开也日趋频繁。总体来看,重要大型的国际会议主要包含国际多边会议、国际体育赛事、世界博览会三种类型。这些重大国际会议的召开,对国家来说,不仅具有经济、社会意义,更具政治意义,对举办城市知名度提升和城市环境、功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举办这些重大国际会议而建设的场馆往往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投资回收期长。如何提高场馆综合利用率并制定有效地经营管理方案,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理想效益,成为会议举办城市所关注的问题。

会议类型

常设会议

 

 

联合国大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亚欧会议、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峰会、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等。

 

国际体育赛事

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亚洲杯、世界锦标赛(含F1赛车)、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青奥会。

 

 

世界博览会

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

世界各国展示文化、科技和产业上的成果。

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

如园艺博览会、海洋博览会、能源博览会等。


 国际多边会议场馆会后利用

国际多边会议场馆,实质上是具有较大规模和容量的会议中心、高品质的办公写字楼及酒店、商业餐饮等配套区域,其会后利用包含“会议会展”、“会议会展+旅游休闲”两种模式。

会议会展模式

该模式中,国际多边会议场馆会后继续发挥会议会展功能,成为举办地会议会展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并以此吸引客流,带动周边酒店及餐饮等服务业发展。这一模式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及加拿大多伦多会议中心。

国家会议中心

国家会议中心

作为国内功能最为强大的会议场所——国家会议中心,会后成为北京综合性的会展场馆,解决了北京缺乏3000人以上甚至上万人以上的会议、展览场地的问题,增加了北京服务各种大型国际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大型活动项目的实力。

加拿大多伦多会议中心

多伦多会议中心是加拿大最大的会议中心,坐落在市中心,一年接待700余项会议、展览和公司商务活动。但安大略省政府并不要求该中心盈利,而是将其重点功能定位为吸引国际会议和展览到多伦多市,从而带动周边的酒店、餐饮、休闲等相关产业发展。

会议会展+旅游休闲模式

该模式中,国际多边会议场馆会后通过一定程度的改造,在会议会展及其配套功能的基础上,延伸旅游、休闲等功能。

G20峰会的杭州主会场、金砖会议厦门主会场的会后利用方式有相似之处,会后首次开放将会议场景作为景点收取门票,并对公共交通等问题进行调整,以应对开放后客流量的问题。从会后利用的功能上来看,主要包含会议、展览、商业、酒店、写字楼等功能,并承办酒会、派对等商业活动。

G20峰会的杭州主会场

金砖会议厦门主会场

上合峰会青岛主会场在会后利用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会后重新开放的奥帆中心,以高端、高质、高效的景区管理与服务为市民及游客带来舒适便捷的国际化游览体验,同时青岛加快推进三中心一客厅建设,即会议中心、文体中心、市民中心和城市客厅,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品牌。

青岛上合峰会主会场

国际体育赛事场馆的会后利用

国际体育赛事中,奥运会是世界最大也是关注度最高的体育竞技赛事,奥运会场馆建设需要建一批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尽管国际奥委会努力缩减这部分成本,但其投资规模之巨大,仍使一些承办国不堪重负,也令一些申办国望而却步。奥运赛事后,如何维护、重新利用巨资兴建的大量奥运场馆并且创造新价值,一直是各奥运会主办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历届奥运会场馆会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闲置问题,相对较成功的多通过拆除、改建、用途转换等方式,追求土地节约集约、资源循环利用、维护成本降低等目的。且会后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设,与举办地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安排,注重城市各区域发展的相对平衡。但总体来看,是以体育赛事、文化活动、旅游休闲为基础,向其它功能延伸的多元化、产业化发展过程。

体育赛事+文化活动+旅游休闲

巴塞罗那奥运会场馆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巴塞罗那政府通过对奥运场馆附近的滨海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设施建设,设计了一系列公园、雕塑、喷泉等,将数公里长的海滩向市民开放,最终成为了知名的旅游、休闲胜地,巴塞罗那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跃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体育赛事+文化活动+旅游休闲+商贸办公+高档居住

举世瞩目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悉尼政府将奥林匹克公园重新定位为“会展和娱乐中心”,并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克服种种困难,开展大量改建工作。如今,悉尼奥运场馆区已转型成为一个集商业、办公、娱乐、休闲、运动以及高档住宅为一体,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全新综合园区。不仅组织体育赛事,还将文化、旅游、商贸甚至金融产业都吸引进来,首幢联邦银行办公室大楼、索菲特五星级酒店等均坐落于此。悉尼奥运会场馆设施的赛后利用,为世界各国奥运会后的科学重建和商业化模式创立了一个经典模范。

悉尼奥运会场馆

体育赛事+文化活动+旅游休闲+会议会展+体育休闲

2008年北京奥运规模和投资之大,创下了奥运会的新标杆。奥运场馆区域会后被规划建设成为体育、文化、会展、休闲等为一体的区域功能,呈现体育赛事、体育休闲、旅游业、会展业、商业等多种业态发展的态势。北京奥运场馆不仅作为体育活动设施,而且成为经贸交流、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会展产业和会展教育得到较显著的发展。体育休闲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包括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等,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依托周边城市社区的支撑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北京奥体中心的商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北京奥运会场馆

世界博览会场馆的会后利用

世博会作为国际性的博览活动,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世博会的举办可以扩大举办国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产业的创新和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增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技术学习。历届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从无意识状态逐渐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并不断创新、趋向多元。

19世纪:博物馆、旅游景点

该阶段,世博会永久展馆会后再生利用方式逐渐拓展包括贸易展览、艺术展览、会展和陈列、旅游景点等。其中,最为众人熟悉的是1889年巴黎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的保留,现已成为巴黎的象征。

巴黎埃菲尔铁塔

20世纪:旅游景点、休闲公园

19世纪的世博场馆会后利用方式到20世纪继续被沿用,与此同时,将世博园区改建成公园的方式逐渐被采用。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园会后,韩国政府国际展区将留用的一些世博永久性设施区域进行开发,建造了一座很大的世博会科学公园,成为大田市文化艺术的生活休闲空间,也成为韩游客的首选之地,最高峰时一年达到300多万人。运行至今,其对孩子的影响力依然如故,仍持续出现在韩国小学生的作文或者图画里。

韩国大田世博科学公园

另外,20世纪末期还出现了世博园区向科技园区转型的案例。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后,75%以上建筑保留,并制定“93卡图哈计划”,充分利用世博会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机遇,推动安达卢区域和塞尔维亚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该计划吸引了190多家高科技公司进入卡图哈科技园区,并发展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技术与创新园区之一。

21世纪:向会议会展、商业商务、旅游休闲等多元发展

21世纪的世博会园区规划更加注重解决世博园会后土地高效利用及周边地区后续可持续开发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场馆会后利用模式。

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主题为“自然的睿智”,强调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共存的方向及人类对自身进步的审视。这届世博会后95%的场馆均已拆除并改造成了如今的世博公园,包括日本庭院、自然文化园区、体育设施、游乐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前地面铺装的部分变成了灯光球场、停车场,部分大型场馆变成了爱知世博会纪念馆,成为市民休憩、学习、活动的场所。

日本爱知世博会纪念馆

2010年的上海世博园会后规划发展成为上海会议、展览、文化娱乐的新地标,集聚了会议、展览、商务、旅游、购物、餐饮、休闲等多形态的服务业。上海世博园除部分展馆(沙特国家馆等)原汁原味的保留外,其它场馆均按照规划进行了拆除或改造,中华艺术馆改建成集公益性、学术性于一身的近现代艺术博物馆;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成为承担大型演出和活动的场馆;上海世博中心会后转型成为大型高规格会议的重要场所;世博AB区则成为国际知企业总部集聚的世界级商务社区。

上海世博园中国馆

重大国际会议场馆会后利用启示

从重大国际会议场馆会后利用的成功经验来看,多元化、产业化运营开发是提高场馆会后利用综合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场馆会后利用的失败教训警示我们,场馆的会后利用规划前置至关重要。因此,在未来的重大国际会议场馆建设之初,即需明确会后利用的方向定位,并制定详细周密的建设、运营等计划。

场馆选址建设以城市系统为基础,为会后利用奠定基础

索契冬奥会场馆实景图

规划选址建设与城市系统脱节是导致重大国际会议场馆会后运营失败的原因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足球场。该场馆能容纳2.2万人,但确选址在只有8.5万人且没有球队的小镇,城市支撑能力不足造成运营不理想。

因此,为实现国际大型会议场馆会前建设竣工与会后持续运营,场地的规划设计应以城市系统为基础,根据场馆选址城市对场馆建设的支撑能力以及场馆会后运营所处的市场环境,并由政府对建设资金、赛后运营环境、相关产业给予不同程度的积极干预,将城市系统与场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为场馆的会后利用创造积极的外部条件。

这方面可借鉴2014年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经验,用约235项城市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设施改造和提升项目将城市系统通过相关产业与场馆紧密联系起来,并形成有机整体,为赛后运营创造积极的外部条件。

场馆设计考虑会后利用需求,预留改造利用的空间

耗资数十亿欧元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缺乏周详的会后利用计划的情况下,将大多数场馆设计为永久性设施,其改造利用难度大、费用高,让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导致成本回收和赢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成为“财政黑洞”。因此,在未来的场馆建设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场馆自身特点和功能定位差异,深入市场调查并锁定有利于场馆开发的客户群体,从使用需求出发,从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为赛后综合利用提供更多的改造可能性和更方便的使用空间,避免或减少场馆二次改造的巨大资金投入。

 

温哥华冬奥会场馆

另外,在场馆设计中,应借鉴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场馆经验,重视建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尽量避免由高昂的维护成本导致的场馆服务高价,对场馆会后利用发展造成障碍。

引入运营管理专业机构,提升场馆管理水平

专业的场馆运营管理机构不仅能够科学分析场馆的优势及市场定位,引进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利用商业运作手段,扩大场馆的经营范围; 还可以发挥资源配备、人力资源管理、场馆设施维保等方面的经验优势,提高场馆管理水平,延长场馆使用年限。为促进重大国际会议场馆会后运营,政府多会专门成立运营公司负责场馆核心部分的市场销售,其它服务则实行外包。有的政府还会成立专门的推广机构,进行整体的城市形象推广和市场促销。

著名会奖旅游城市坎昆

如因举办2003年WTO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而闻名的墨西哥坎昆。为推广坎昆这个会议目的地,坎昆会议中心主动联合了35家酒店、餐厅、主题公园成立了会议推广联盟,向国际协会和国际会议主办机构推介坎昆。

另外,场馆的会后运营中,与专业活动组织者、演艺经纪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根据场馆特点,积极参与大型演唱会、专业展览会等活动的运作。

发挥政府扶持和干预调控,引导场馆可持续发展

随着模式不断创新,重大国家会议的场馆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可能会向着公私合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向发展,如国家速滑馆,在未来运营模式上,社会资本将以 PPP 模式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发展后劲,场馆运营建设应不断探索和实践社会公益性与市场运作的结合点,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发挥政府支持和干预调控作用。

对于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部分,建议坚持社会效益为首,可设立专门的会后发展基金以保障场馆后期维护资金,用于振兴公共事业、免费或提供价格合理的有偿公共服务。如一直以低票价政策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为特殊群体提供半价票、免费政策的鸟巢和水立方。对于私有资金建设部分,建议政府以优惠的政策支持其发展和会后利用,如在场馆经营中,简化经营业务审批程序、制定减免税收、优惠转让土地所有权、降低企业上市门槛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减轻其运营成本压力。

注重品牌打造和品牌营销,创新运营管理方式

良好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扩张度和效益度,能够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因此在场馆的会后运营中,可将先进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管理理念应用到场馆运营管理中。如具有“地球的首都”之称的瑞士日内瓦,一年一度举行世界经济论坛的达沃斯小镇,在城市发展方面不断创新,注重旅游条件、交通配套、环境质量、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完善,提升城市吸引力,发展成为国际会议品牌目的地。

达沃斯小镇

具体运营中,要加强自主品牌的创新,提高经营主动性。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国资公司将塑造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品牌作为重要方向,先后开发鸟巢系利体育文化活动、自主商品以及大批量鸟巢特色创意产品,吸引全球投资和外来消费,全面带动北京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借助奥运平台,成功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创意中心区之一的创新国际形象。

 

注:内容来源博雅方略,作者为博雅方略研究院谢连风。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博雅研究 | 国庆黄金周旅游的文化释义和经济分析(上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研究 | 国际共产主义照耀下的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