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阶段,旅游消费需求在不断释放,境外游受限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国内各地疫情的“此起彼伏”,也常常使国内旅游业“按下暂停键”。旅游从业者面临着行业寒冬,不少人离开另谋他路。
在“后疫情时代”这一特殊阶段,随着中国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旅游产业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于是,也有不少旅游从业者不愿放弃,转战“云端”迈进了一个全新的赛道。
图源:环球旅讯
据《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慧辰股份发布的《2022新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直播云旅游”已经被超过一半的Z世代年轻人所接受,11%的人表示“经常看”。而在Z世代群体中,又有超过50%的人选择通过图文视频类新媒体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这也意味着旅游博主对潜在旅游消费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将为旅游消费产业开辟更多新的“增量”地带。
此外,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青年云旅游调查报告》显示,74.8%的受访者会选择“云旅游”,59.7%的受访者表示对“云旅游”的体验不错,84.1%的受访者认为“云旅游”丰富了自己的旅游体验。在景点类型的选择上,受访者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青年云旅游调查报告》显示,67.2%的受访者将自然景观作为最感兴趣的“云旅游”目的地。历史遗迹和红色旅游景区分别占到了59.3%和41.4%。
由此可见,2022年“云旅游”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归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云旅游”看似一夜爆红的背后,实际上是国家和地方前期在政策上给予了一系列指引、铺垫和支持的“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便已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改善“互联网+旅游”环境,有效整合旅游互联网线下旅游的市场资源、需求和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行业与各行业的融合,培育新型的旅游互联网线下旅游服务龙头企业,扩大产业效应,加强在信息科技技术方面的创新,增添互联网技术的动力,构建旅游相关产业的综合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同年5月的全国“互联网+旅游”发展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和国家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部署,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互联网+旅游’发展方向要有准确的把握,同时结合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引导行业顺势发展。”
紧跟中央号召,“十四五”期间,各省也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云旅游”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
作为新兴且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业态,“云旅游”亟待完善架构和细节。在这一过程中,“云旅游”在产业链、法律、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矛盾和问题,而中央及地方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无疑为“云旅游”的发展给予了引导、指明了方向。
正如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所言,“如今的旅游业已从科技应用的中后排逐步前移, 5G、虚拟现实等已被应用到旅游业中。新基建的前瞻性特征需要旅游业在科技选择中进一步前移,与更为前沿的技术相结合,推动旅游服务和体验的升级。”我国数字经济所呈现出的新科技、新技术,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旅游服务,促使多种“云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云旅游”得以通过图文、直播、小视频、云展览、云游、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借助网络新媒体而呈现。
不可否认,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疫情防控的需要叠加,催生了“云旅游”,也让旅游行业看到了无限商机。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文旅行业拥有了加快研发多种云端旅游产品的科技基础,景区风光和文化展览等得以能够被“搬”到线上,与此同时,旅游节庆、文化演艺、品牌赛事等大批线下活动也陆续转为线上,进一步扩大了“云旅游”的市场范畴。
除了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外,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也让“云旅游”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5G、AR、VR、AI、无人机等技术的灵活运用,不仅仅是单纯地将旅游活动从线下“照搬”到线上,而是逐渐从图文、短视频发展到直播、全景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把传统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通过旅游博主、专业主播的视角传递给更多游客,增加了更多诸如解说、演绎的新内容;同时,通过动画、游戏、影音等多种表现形式的配合,“云旅游”也带来了诸多线下旅游活动所无法实现的参与方式和互动方式,为游客增加了不少额外的旅游乐趣。
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是“云旅游”兴起的前提与基础,而疫情对传统旅游业价值链的冲击则是“云旅游”爆火的引线。疫情对国内旅游价值链的固有结构及其价值创造过程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之前,旅行社在价值链结构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旅游产品的性质、特征以及中下游营销渠道的选择;疫情爆发后,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中间商与团体旅游产品生产者的角色被强烈弱化了,旅行社需要在旅游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对其功能与市场角色进行再次定位。此外,疫情爆发后,单体酒店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连锁酒店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发展;国内航空公司重组,新的航空公司联盟出现;数字内容与平台的共建等也导致了国内旅游价值链的认知革新。
因此,传统旅游业在线下的价值链难以维系,只能通过与线上娱乐、OTA等产业进行价值链重构,方能开辟出发展新路径。
图4-1 疫情时代旅游价值链重构路径
旅游业拥抱互联网,让“云旅游”一枝独秀, 成为文旅行业的新宠。但事实上,在“云旅游”受到青睐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云旅游”不能满足于替代补充的地位,“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是“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云旅游”要想长久立足市场,应该在“景真美、情便浓”上下功夫,挖掘更多的人文元素,提升旅游目的地品位;挖掘网民的合理建议,让旅游市场行稳致远。毕竟,“云旅游”是疫情期间催生而出的产物,不少游客期待着疫情后的实地旅行,可见“云旅游”一时的火爆并非终点,如何利用“云旅游”将线上流量引入线下,通过线上游反馈提升线下实地服务质量与效率,延伸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重塑旅游价值链,促进旅游服务多元化、层次化、动态化发展,为文旅行业在疫情后更快速的恢复元气做准备,才是“云旅游”在今后更长时间内应该发挥的真正价值。
注:内容来源博雅方略,作者为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二所王伟。